过半受访者自感在“云面试”中表现不错
中评社北京5月26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疫情防控管理的过程中,“云招聘”是很多企业采用的形式。智能面试变得越来越普遍。这种面试需要求职者在线上面对智能机器人,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回答问题,再由智能系统进行测评。对于这种新型的面试方式,求职者能否适应?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521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5.3%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可以适应智能面试,50.3%的受访者觉得自己在智能面试中表现好。面试流程比较机械生硬(55.0%)和缺少人与人的交流互动(53.1%)是智能面试的主要难点。为了更好地准备智能面试,68.6%的受访者会自己对着摄像头练习。
受访者中,在校生占27.4%,应届毕业生占27.4%,已毕业群体占45.2%。男性占41.3%,女性占58.7%。
59.5%受访应届生参加过智能面试
来自杭州的研究生李思翰,在求职中感觉到智能面试的形式比较普遍,“像比较大型的公司,通常会把智能面试放在第一轮,只有通过智能面试,才能参加后续考核”。李思翰说,自己参加的智能面试主要有两类,一种是情景类的问题,考察对公司的了解情况,另一种侧重对个人能力、语言表达的考察。
应届毕业生徐涛,在应聘一家企业技术岗时参加了智能面试。智能面试是这次求职的第一个环节,一共有8道题目,由智能机器人进行考核,会问类似“描述自己完成的最有挑战性的任务”“应聘的岗位需要哪些技能”等问题,每道题目有60秒思考时间、回答时限3分钟。
调查中,52.2%的受访者参加过智能面试,受访应届生参加过的比例更高(59.5%)。
徐涛觉得自己不太擅长人际沟通,在智能面试时没有人际交流的负担,不用担心面试官的反馈会影响面试状态,“自己对着镜头说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