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药械通加速 居粤港人:就医更方便

去年5月,河北患者在港大深圳医院接受“磁力可控延长钛棒”植入手术,成为“港澳药械通”下首款投入应用的医疗器械(图片来源:大公报)

  中评社北京5月25日电/据大公报报道,“港澳药械通”落地一年多,辐射范围扩大,受益患者日增。大公报记者24日从广东省药监局获悉,在加快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医疗器械监管创新方面,将推动扩大湾区内地使用临床急需进口港澳医疗器械的指定医疗机构范围,压缩首次申报临床急需用械的审批时限,简化申报材料。数据显示,现有18个药械获批,13个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另外5个为医疗器械,内地港人及内地患者均受惠。

  居粤港人告诉大公报,冀加快引入更多急需药品和器械,最好遍及珠三角9市,“更快更优,选择更多,患者就医才更方便些”。\大公报记者 方俊明、郭若溪广州报道

  广东省药监局透露,新出台的《广东省药品监管局关于优化第二类医疗器械注册审评审批的若干措施》明确,推动扩大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使用临床急需进口港澳医疗器械的指定医疗机构范围,压缩首次申报临床急需用械的审批时限,优化非首次申报流程,简化申报材料,提升审批效率。推动医疗器械临床真实世界研究,对研究数据、结果符合指导原则要求的,可用于医疗器械注册申报。

  据了解,“港澳药械通”政策允许已在港澳上市、公立医院普遍采用、属于临床急需或内地需要的药物及医疗器械,通过试点医疗机构申请进口,目前试点医院已从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扩至5家,分布于广州、珠海、中山等地。

  新药治膀胱癌 疗效显着

  据广东省药监局公布的第一批、第二批粤港澳大湾区内地临床急需进口港澳药品医疗器械目录,共有13个药品、5个医疗器械已获批。在13个药品中有超过一半是抗肿瘤药,分别针对不同的肿瘤及癌症等疾病,其他7个品种分别用于抗免疫治疗、抗癫痫治疗、慢阻肺治疗等。医疗器械则是治疗青少年脊柱侧弯、内窥镜检查颜色标记和用于造血干细胞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