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点亮第一盏“聚变之灯”
为了实现“人造太阳”这一梦想,一个平均年龄只有33岁的高精尖科研团队,用青春与智慧书写了科技报国的新时代篇章,被誉为“种太阳”团队。
这个团队,就是荣获第二十六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的核工业西南物理研究院“人造太阳”中国环流器二号M(HL—2M)装置研制团队。
“人造太阳”,一个世界前沿科技领域——受控核聚变。
对核能的利用,主要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大家比较熟悉的是核裂变。而为地球提供光和热的太阳,其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与核裂变不同,核聚变反应不产生核废料,也不产生温室气体,原料可从海水中提取,清洁又稳定。
为实现中国的“聚变能源梦”,“种太阳”团队以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毅然承担起我国最新一代先进磁约束核聚变实验研究装置建设重任。
“种太阳”,有多难?
要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实现等离子体的离子温度达到1亿摄氏度以上。要制造出容器,承载1亿摄氏度的等离子体。要把1亿摄氏度以上的时间保持得足够长,直到满足稳定发电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