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确保核酸检测全覆盖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晓峰介绍,4月22日至5月18日,北京市各区疫情呈现差异化分布:平谷区、怀柔区无感染者报告;门头沟区、延庆区和经开区未报告社会面筛查感染者,疫情形势平稳;东城区、石景山区、大兴区、密云区和通州区超过10天未报告社会面筛查感染者;昌平区和顺义区超过7天未报告社会面筛查感染者;西城区、朝阳区、丰台区、海淀区和房山区5个区近7日均报告过社会面筛查感染者。“当前社会面仍有零星散发病例,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近期,北京市新增一起高校相关聚集性疫情。截至19日15时,位于房山区阎村镇的北京理工大学房山分校,已累计确诊11例,升级为中风险地区。疫情发生后,房山区立即启动8小时工作机制,与市教委、北理工、市卫健委、市疾控等部门成立联合处置工作专班,对4月27日以来进出校区的人员车辆、后勤保洁、食堂食品等情况进行全面排查,并连夜对风险人员管控到位。目前,除已转运至定点医院治疗的确诊病例外,其他人员全部转运至集中隔离点。
本轮疫情以来,北京进行了多轮区域核酸筛查,对阻断疫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5月18日北京市开展的区域核酸筛查,共采样检测2147万人,结果均为阴性;在弹窗人员专用采样窗口中,检测出1管十混一阳性。北京市卫健部门专家介绍,奥密克戎病毒平均潜伏期为3—4天,因此确定了以3天作为一轮连续筛查周期。但是个体感染者排毒时间存在一定差异,加之人员流动会增加传播风险,仅凭单轮连续3天核酸检测,不能保证一次性筛查出隐匿病毒,因此需要通过增加筛查频次查清隐匿传染源,才能阻断病毒传播。坚持区域核酸筛查与常态化核酸检测相结合,当前北京正在不断优化采样时间和点位布局,确保检测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