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港青要勇担新时代使命和责任
来源:大公报 作者:覃百川(华润物业(香港)员工)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将青年命运与党、国家和时代紧密连接了起来。一百年过去,青年人仍然在各个岗位奋斗,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出来、顶上去,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富强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百年的历史变迁也让现代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当今青年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等之间产生困惑。
作为一个生长于内地,就读于香港的青年,我在思考两地价值观的差异性时就常常感到迷茫:在这样一个崇尚金钱和利益的地方,年轻人是否还有为理想、事业或他人的幸福而奉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钱理群教授以前提出过一个观点,目前一些大学正在把青年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现代社会,这个词被反覆提起、咀嚼,很多人认为,它代表着90后、00后这一代在市场经济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功利心强、不定性、不愿意在基层奋斗。“利己”仿佛成了许多青年人的使命,而“为他人奉献”却成了一个崇高的、虚幻的,甚至让人耻笑的词语。
我18岁时来到香港,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城懵懂青年,开始生活和融入这座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可以说香港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也塑造了我的青春。在这里我见证过很多事件,如非法“占中”、修例风波、疫情下民众的矛盾和对立……许多曾经和我无话不说的香港同学在2019年时彻底断了联系,在海边约定要一起留下奋斗的友人,如今也已远赴大洋彼岸。这几年的学习和生活反而让我变得愈发困惑,我的价值观和从小接受的理想主义教育好似在此都不合时宜,我的求知若渴和努力奋斗有时像一拳挥打在棉花上一样无从下力。我就在这样一个仿徨而无措的时刻,从学校被猛地推入了社会这口大染缸。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施展抱负
在有幸加入华润物业后,我看到了很多不一样的东西:在疫情期间,领导带队多次深入社区,向最困难、最贫苦的民众捐赠物资;在祖国偏远农村的黄土地上,一座座漂亮的希望小镇从无到有的伫立起来,为当地的农户们带来现代化的市场和收入;在被垃圾污染的海滩,公司义工队一点一点地收拾和清洁,让沙滩重新找回乾净的白色。我由一个观察者,慢慢被吸引、被感动,最后也变为参与者之一,和公司同事一起奋斗在抗击疫情、义工活动等工作的前线。回想起刚入职时观看的百年华润史,那是和香港的发展、和中华民族深沉的血泪史紧紧纠缠在一起的波澜壮阔史诗。在这样一个歌颂金钱、股票和房价的地方,华润人最质朴的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使命感触动了我心里一些陌生而又熟悉的东西。
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体青年寄语:“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施展抱负、建功立业,争当伟大理想的追梦人,争做伟大事业的生力军,让青春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
在大湾区建设蓬勃发展的今天,恰恰是需要怀揣理想和奉献精神的青年人大展拳脚的时候,而香港,恰恰是我们可以砥砺奋进、施展才干的地方。
最后我想分享的是一件小事,在观看完庆祝大会后偶然记起,一件曾经在小学、中学无数次春游时在韶山纪念景点发生的事。我突然回忆起那人头攒动、熙熙攘攘的场景。故居中的锅碗瓢盆和砚台纸笔等纪念品都早已记忆不清,但是那些开心兴奋的人群和他们脸上幸福的微笑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中,那是踏实、幸福、感恩的微笑。人们是来参观的,更是来缅怀那段历史的,因为他们如今的幸福是无数先辈们戮力进取、浴血奋战的成果。在香港,这样踏实的笑容已经少见了。我们作为留在香港的青年一代,除了为自己的利益奋斗,也要明白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有一点情怀,有一点奉献精神,为了人民踏实幸福的生活,为了祖国的发展去奋斗,用自己的力量,让这样的笑容在香港越来越多。
来源:大公报 作者:覃百川(华润物业(香港)员工)
一百年前,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将青年命运与党、国家和时代紧密连接了起来。一百年过去,青年人仍然在各个岗位奋斗,在人民最需要的时刻冲出来、顶上去,为祖国的发展和繁荣富强作出重要贡献。另一方面,百年的历史变迁也让现代的社会环境发生了重大改变,当今青年面临各种社会思潮的现实影响,不可避免会在理想和现实、利己和利他、小我和大我等之间产生困惑。
作为一个生长于内地,就读于香港的青年,我在思考两地价值观的差异性时就常常感到迷茫:在这样一个崇尚金钱和利益的地方,年轻人是否还有为理想、事业或他人的幸福而奉献自己的使命和责任?
钱理群教授以前提出过一个观点,目前一些大学正在把青年培养成“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在现代社会,这个词被反覆提起、咀嚼,很多人认为,它代表着90后、00后这一代在市场经济土壤中成长起来的青年──功利心强、不定性、不愿意在基层奋斗。“利己”仿佛成了许多青年人的使命,而“为他人奉献”却成了一个崇高的、虚幻的,甚至让人耻笑的词语。
我18岁时来到香港,作为一个涉世未深的小城懵懂青年,开始生活和融入这座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可以说香港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也塑造了我的青春。在这里我见证过很多事件,如非法“占中”、修例风波、疫情下民众的矛盾和对立……许多曾经和我无话不说的香港同学在2019年时彻底断了联系,在海边约定要一起留下奋斗的友人,如今也已远赴大洋彼岸。这几年的学习和生活反而让我变得愈发困惑,我的价值观和从小接受的理想主义教育好似在此都不合时宜,我的求知若渴和努力奋斗有时像一拳挥打在棉花上一样无从下力。我就在这样一个仿徨而无措的时刻,从学校被猛地推入了社会这口大染缸。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施展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