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角遇到博物馆——澳门的“小城大力量”

5月18日,市民在澳门博物馆参观。(来源:新华社)

  中评社北京5月19日电/据新华社报道,转角遇到博物馆。在澳门新口岸,打卡完建筑大师贝聿铭设计的澳门科学馆,步入过街天桥,便可到澳门最大的视觉艺术展出空间——澳门艺术博物馆,欣赏完艺术盛宴之后,毗邻的澳门回归贺礼陈列馆仍待游客大饱眼福。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本年度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的力量”。在澳门3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30余座各具特色的博物馆犹如珍珠散落于澳门的大街小巷之中,又似项链串联起400多年中西合璧的文化历史,展现着丰富多元的文博力量。

  澳门城市大学国际旅游与管理学院执行副院长李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博物馆在澳门的发展,根据相关记载可以追溯到1920年澳葡政府设立海事及渔业博物馆开始。澳门回归祖国之后,各类主题的博物馆在澳门如雨后春笋一般快速成长起来。

  他说,从博物馆展示的主题来看,澳门以特定产业或行业为主题的博物馆数量最多,有12处,典型的代表如海事博物馆、通讯博物馆、沙梨头更馆等。历史人物类、发展历史类以及艺术类等主题位居其次。这些主题丰富的博物馆已成为帮助本地居民和外地游客全面了解澳门的视窗。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澳门的各类博物馆也如同万花筒,从不同侧面、不同形态折射着澳门文化的多姿多彩。

  ——有中西文化历史的融合与碰撞之力。坐落在澳门著名的历史遗迹大炮台之上的澳门博物馆,是一间展示澳门历史和多元文化的综合性博物馆。前澳门博物馆馆长陈迎宪表示,除澳门故事外,它还讲述着中欧两大文明如何在这块土地上相遇。

  在澳门半岛的最南端,毗邻著名景点妈阁庙的是海事博物馆。展馆犹如一艘扬帆的三桅帆船,馆内展示中国、葡萄牙的海事活动历史,生动记录着400多年前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