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颖:国家将持续推进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
中评社香港6月4日电(记者 张心怡)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去年7月开始提供全球服务,产生显着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未来智能产业发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颖博士应团结香港基金邀请,以“北斗指引 创新未来”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为香港市民阐述北斗系统的优质性能与发展前景。
徐颖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经过几代北斗人30多年的实践探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三步走”发展历程。第一步是1994年开始发展的北斗一号系统,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第二步是2004年开始发展北斗二号系统,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第三步是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向全球各国提供服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7月31日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进入到全球服务新时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亦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救灾减灾等领域,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徐颖称,与其他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在定位精度、星座构型等方面表现更为出色。其中,北斗系统最大特色是独创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她举例阐述北斗系统的优越性:一个人漂流到荒岛,如果他使用GPS,只能知道自己的位置,无法寻求救援;如果他使用北斗系统,不但知道自己在哪里,还可透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向千里之外的人求救。
据徐颖介绍,2020年北斗系统全面融入抗疫工作。在武汉“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建设中,基于北斗系统的高精度定位设备火速支持,确保工地大部分测量工作一次完成,更协助上百架载重无人机将物资精准送达医护人员手中。交通运输部还透过北斗车载终端,向超过600万联网车辆持续推送疫情信息。
除了满足国内需求外,北斗系统亦面向全球用户,出口芯片、天线、电路板等产品至逾120个国家和地区,当中包括30多个“一带一路”国家。乌干达国土测绘、缅甸精准农业、泰国仓储物流、柬埔寨无人机应用等,均使用北斗定位导航服务,协助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不同范畴的建设。
随着北斗产业化应用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北斗的产业发展和行业应用带来了更多机遇。徐颖相信,北斗应用发展将有无限可能和广阔前景,包括加强北斗系统与物联网、无人驾驶、人工智能、5G 通信、区块链等战略前沿技术的融合,推动北斗系统融入新基建,催生新业态、新产业。预计到“十四五”规划末期,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总体产值将突破万亿元大关,全球市场份额提升至目前的四倍。
展望未来,徐颖表示,国家将持续推进北斗应用与产业化发展,至2035年将建成以北斗系统为核心,更加广泛、更加融合、更加智慧的国家综合定位、导航、授时系统,服务国家现代化建设和市民日常生活,为全球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贡献。“地球的每一个角落都可以用北斗系统,为我们提供精确的导航定位及授时服务。可以说,北斗是中国的北斗,也是世界的北斗!”
中评社香港6月4日电(记者 张心怡)由中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于去年7月开始提供全球服务,产生显着经济和社会效益,改变未来智能产业发展。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徐颖博士应团结香港基金邀请,以“北斗指引 创新未来”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为香港市民阐述北斗系统的优质性能与发展前景。
徐颖表示,自上世纪80年代提出设想,经过几代北斗人30多年的实践探索,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实现了“三步走”发展历程。第一步是1994年开始发展的北斗一号系统,实现卫星导航从无到有;第二步是2004年开始发展北斗二号系统,从有源定位到无源定位;第三步是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全球系统,向全球各国提供服务。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0年7月31日向世界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标志着北斗进入到全球服务新时代。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亦融入电力、金融、通信等基础设施,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农林渔业、气象测报、救灾减灾等领域,与美国全球定位系统、欧洲伽利略、俄罗斯格洛纳斯并称全球四大卫星导航系统。
徐颖称,与其他导航系统相比,北斗系统在定位精度、星座构型等方面表现更为出色。其中,北斗系统最大特色是独创的“短报文通信”功能。她举例阐述北斗系统的优越性:一个人漂流到荒岛,如果他使用GPS,只能知道自己的位置,无法寻求救援;如果他使用北斗系统,不但知道自己在哪里,还可透过“短报文通信”功能向千里之外的人求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