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尊与鎏金铜蚕:中国由此来,奔着幸福去
现藏于陕西宝鸡青铜器博物院的西周早期青铜器——何尊,便是陕西的代表性“国宝”之一。
何尊1963年出土于宝鸡市贾村镇,兽面纹、青铜色,在沉淀了3000多年之后,它周身散发着神秘凝重的气质。文物工作者在清理掉表层的斑斑锈迹后,在何尊的内底发现刻有12行共122字的铭文。这段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造陪都的重要历史事件。
特别是这铭文中出现了“宅兹中国”四个字。此前发现的殷商甲骨文卜辞里,“中”和“国”两个字都不曾见有连用。“中国”,第一次被发现于铸造在公元前1038年的何尊铭文之中。
专家说,在华夏先民聚族而居的初期,“中国”最初只是一个方位区划上的概念,即中央之城或中央之邦。何尊铭文中最早的“中国”一词,既体现了周王朝统治者的治国理念,也标志着早期“中国”概念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关键节点。
连何尊在内,在陕西,522家国有文物收藏保管机构中收藏有可移动文物7748750件,全省共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49058处——这样一组数字,不仅实证了中华文明的悠远与丰富,更见证着东西方文明的融合与交流。
1984年12月,陕西省安康市石泉县池河镇几位农民在河水中淘金时,在沙坑里发现了一枚几乎和真蚕同样大小的鎏金铜蚕。这件铜蚕通体长5.6厘米,上身略微弯曲,头部微微上扬,就像正要吐丝的样子。经专家鉴定为汉代鎏金铜蚕,现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