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评:以铁路先行思维推动北部都会区发展
来源:大公报 作者:方靖之(资深评论员)
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李家超多次提到要全力突破房屋困局,并指北部都会区可解决一部分问题,他更希望可从速度、做事成果方面,尽快并尽量把步伐提前、提快,市民就不需要再等待。
“超前部署”铁路道路提速发展
李家超在政纲中明确主张基建先行,提出处理土地房屋问题须提速、提效及提量,又倡议“公屋提前上楼计划”,希望可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一年,充分显示李家超的施政风格重视效率和执行力,重视发展与民生,对于破解房屋困局更有新思维、新举措。
香港近年最大的问题正在于发展减速,不论经济以及土地开发都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李家超要加快发展,除了要减省官僚程序、提升执行效率之外,更需要改变以往的发展思维,特别是在推动北部都会区以及其他大型发展项目上,应树立“铁路先行”思维,以铁路带动发展、配合发展,而不是等发展好、有了足够人流后再兴建铁路。
有了基建先行、铁路带动,香港各个大型发展项目才可真正提速加快,能够尽早吸引人流、商流、资金流进驻,区内其他的发展项目才能加快落地。政府作为港铁大股东,应推动其肩负更大的“开荒牛”责任,这既是为了配合香港发展,突破香港的发展困局,而且长远对港铁也有好处。
根据政府的北部都会区规划,将会在区内增加至少两个全新铁路项目,共增设10个新车站。北部都会区规模庞大,要发展这样一个大型发展区,首要是打通其经脉,当中关键就是铁路。然而,政府近年
政府既然计划以铁路连通北部都会区,而发展时间以十年、二十年计,在发展初期肯定不可能有大量人口进驻,如果沿用以往思维,岂不是要等到北部都会区发展成熟之后才能兴建铁路?这样不但令到区内的交通严重滞后,而交通问题迟迟未能解决,更会反过来影响北部都会区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新届政府如要提速、提效,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就必须改变现有的基建思维,要有“超前部署”,不能等到有足够人口后才兴建铁路,不能以“客流量低浪费资源”为由一再拖延铁路兴建。
相反,基建铁路先行才可以制造需求,吸引人流,让居民能够有更全面的生活交通配套,也为北部都会区奠下更稳固的发展基础。政府必须树立“全面规划、基建先行”,以铁路和道路提速发展,吸引居民和产业进驻,做到路通、人通、财通,避免出现“先规划、后铺路”的本末倒置情况。
回归前,香港发展出多个新市镇,不但解决了大批市民的安居问题,更为香港经济注入强大活力。但回归后,由于种种原因香港再没有大型新市镇出现,代之而起的是一个个规模远低于新市镇的“新发展区”。这些“新发展区”与整体规划涉及数十平方公里的新市镇不可同日而语,更难以发挥新市镇全面规划居住、经济、工业的优势。
精简程序加快建造效率
政府推出大手笔的北部都会区,无疑是行出了正确一步,但要玉成其事,除了要有周全规划,更需要重拾当年以铁路带动新市镇发展的经验。当年每一个新市镇,几乎都必定配合一个完善铁路规划,并且铁路与发展同步推进,才有了70、80年代发展新市镇的速率。这说明要加快北部都会区发展,关键是铁路先行,边规划发展边兴建新铁路,不要错失时机。
北部都会区是香港未来一个重点发展项目,不容有失,李家超已经抓住了问题的核心,下一步就是尽快落实推动“铁路先行”,打通区内经脉,推动发展之余,也让市民可以安居乐业,以达成新一届政府的愿景。
来源:大公报 作者:方靖之(资深评论员)
第六任行政长官人选李家超多次提到要全力突破房屋困局,并指北部都会区可解决一部分问题,他更希望可从速度、做事成果方面,尽快并尽量把步伐提前、提快,市民就不需要再等待。
“超前部署”铁路道路提速发展
李家超在政纲中明确主张基建先行,提出处理土地房屋问题须提速、提效及提量,又倡议“公屋提前上楼计划”,希望可缩短公屋轮候时间一年,充分显示李家超的施政风格重视效率和执行力,重视发展与民生,对于破解房屋困局更有新思维、新举措。
香港近年最大的问题正在于发展减速,不论经济以及土地开发都跟不上社会的需要。李家超要加快发展,除了要减省官僚程序、提升执行效率之外,更需要改变以往的发展思维,特别是在推动北部都会区以及其他大型发展项目上,应树立“铁路先行”思维,以铁路带动发展、配合发展,而不是等发展好、有了足够人流后再兴建铁路。
有了基建先行、铁路带动,香港各个大型发展项目才可真正提速加快,能够尽早吸引人流、商流、资金流进驻,区内其他的发展项目才能加快落地。政府作为港铁大股东,应推动其肩负更大的“开荒牛”责任,这既是为了配合香港发展,突破香港的发展困局,而且长远对港铁也有好处。
根据政府的北部都会区规划,将会在区内增加至少两个全新铁路项目,共增设10个新车站。北部都会区规模庞大,要发展这样一个大型发展区,首要是打通其经脉,当中关键就是铁路。然而,政府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