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加息恐祸及他国,国际货币体系须改革
自2021年6月以来,美国通胀率长期保持在5%以上,2022年3月更是高达8.6%,远高于美联储的目标通胀率2%。与此同时,美国失业率逐渐回到5%以下,加之股票价格、房地产价格上升明显,美联储的确有重新调整货币政策,防止经济进一步走入过热区间的倾向。实际上,早在美联储开始加息以前,代表长端利率水平的美国10年债到期收益率早已从2022年1月份的1.5%上升至4月份的3%附近,由此可见,大多数美国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对于本次加息都有相当的预期,宣布加息后美国债券市场、股票市场的价格波动程度也基本上反映了这一点。
尽管近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回落,但无需过于担心。讨论美联储加息对中国造成的负面影响,第一是担心资本外流,第二是担心汇率大幅波动影响涉外企业的正常经营。从资本外流角度看,中国目前利率水平适度,权益市场估值水平仍有吸引力。截至5月6日收盘,全部A股加权市盈率(TTM)约为15.13,对比历史数据接近于30分位值;沪深300公司加权市盈率约为11.70,远低于标普500公司加权市盈率约22的水平。从企业实际经营来看,与人民币汇率波动关联最大的,是大量从事外贸活动的中小微制造业企业,人民币一定程度的贬值有助于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涉外大型企业当前经营稳健,并可利用外汇掉期、互换等衍生品工具规避汇率波动,不会因人民币汇率正常波动产生系统性经营风险。
中国已是超大规模的经济体,从2021年中国GDP比例来看,内循环经济占中国经济比例超过81%,有绝对的主导地位。因此,从货币政策实施角度看,中国仍要坚持“以我为主”。考虑到目前中美10年债利差水平,中国短期内不宜再采用大规模调整利率的价格型货币政策,但可适当采取精准的专项数量型货币政策,如中小微企业贷款、高精尖项目贷款、绿色信贷、农户贷款等专项贷款,把钱投到真正能带来实际产出的地方,帮助缓解当前面临的经济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