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拜登上台一年 如何看美对华战略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 海涵)1月20日上午,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海国图智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以“拜登执政一周年:评估与展望”为议题的学术研讨会。会上,部分专家学者就“拜登执政一周年中美关系评估与展望”分享看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勇表示,拜登上台之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向进行了一个很大的调整,由过去强调国际反恐、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转变为大国竞争。在这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也随之调整,主要是将中国视为所谓的“战略威胁、制度威胁、价值观威胁”。美国甚至将中国看作比俄罗斯更具全面性挑战的威胁。尽管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在强调所谓的“3C”——“竞争、合作、对抗”,但其重点还是放在“竞争”上,主要表现为美国试图重构“印太”秩序、推进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在“五眼联盟”圈子下打造军事同盟关系等。但是,拜登政府当前的对华政策也面对着三大制约因素,一是,过去三十年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加;二是,美国国内政治中的两党斗争也影响着其对华政策;三是,地缘政治、国际政治结构也对美国对华政策有着制约。展望2022年,中美之间的竞争将会持续加剧,内政对于美国对华政策和中国对美政策的制约将会加大,双方妥协的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尽管如此,中美关系还是有机会的,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表示,拜登执政一年来,中美关系进入了战略竞争的新阶段,但并不会形成“新冷战”。当前,中美之间还在坚持接触政策,还进行了元首的视频会晤。这说明,中美都希望能够在一些问题上继续保持沟通。因此,对于中美关系我们不必过于悲观。现在中美关系比较复杂,明暗线交织,既要看到明线,也要看到暗线。总的来讲,中美关系处于激烈竞争中,但是合作面犹存,接触依然在进行,中美关系大体上还是可控的。拜登上台后的中美关系并没有大家预想的那么好,引发了两国有识之士的失望。其中,国内政治愈发成为中美关系的要害。两国国内政治的极化现象交织叠加发展,使中美关系变得非常复杂。我们在处理和美国关系的时候,该竞争的要竞争、该合作的要合作,要坚持走包容创新这条路。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赵明昊表示,拜登上台后,美国对华战略竞争进入了“全面深化”的新阶段,呈现四个突出特征:一是激烈性;二是精准性;三是阵营性;四是长期性。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推进并不顺利,面临不少限制性因素。如何管控中美之间的战略竞争?有四个问题非常重要,一是要认识到中美战略竞争“内政化”的趋势。两国国内治理能力的比拼是根本性的,中国需要探索在外部压力下保持活力和竞争力之道。二是要重视中美之间的“外线博弈”问题,即如何打造“新中间地带”,并妥善应对“小国难题”。三是对“准对抗”进行常态化管控的问题,尤其要重视台海方向的严峻风险。四是要保持自信,敢于斗争的同时,也要通过符合中国长远利益的“战略性合作”,塑造中美之间新的相处之道。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院长助理李晨表示,拜登政府对华的战略方针,一是延续竞争,二是管控竞争。拜登政府仍然在升级军备竞赛,美国军事体系在未来十年将走出后冷战时代。与特朗普政府相比,拜登政府在动员盟友参与中美军事安全竞争上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比如,拜登政府更加重视和盟友就对华战略展开沟通,最近半年来就在第一岛链周边演习多边化的趋势很明显。但是美国对于这些盟友的动员也有局限,多数盟友只能参与低端军事竞争;高端竞争中,日本与澳大利亚与美军远未形成类似冷战时期美国和欧洲盟友在北约的分工。如何应对美方发起的这种军备竞赛?第一,我们要靠自身的发展;第二,周边外交也很重要。过去一年,中美两军展开了一些对话交流。未来新型战略领域会成为未来中美之间管控的难点。一是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中美在外空和网络方面的摩擦增加;二是人工智能在军事体系的作用上升,为中美之间的管控造成一些挑战。三是水下竞争管控不容忽视。双方应抓住有限的时间窗口,使军事安全对话涵盖不同层级和领域,助力竞争管控和危机预防。
中评社北京1月25日电(记者 海涵)1月20日上午,中华美国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海国图智研究院共同举办了以“拜登执政一周年:评估与展望”为议题的学术研讨会。会上,部分专家学者就“拜登执政一周年中美关系评估与展望”分享看法。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中外人文交流研究基地学术委员王勇表示,拜登上台之后,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方向进行了一个很大的调整,由过去强调国际反恐、气候变化等非传统安全问题转变为大国竞争。在这种大的战略方向调整的背景下,美国对中国的定位也随之调整,主要是将中国视为所谓的“战略威胁、制度威胁、价值观威胁”。美国甚至将中国看作比俄罗斯更具全面性挑战的威胁。尽管拜登政府的对华政策在强调所谓的“3C”——“竞争、合作、对抗”,但其重点还是放在“竞争”上,主要表现为美国试图重构“印太”秩序、推进美日印澳四边安全对话、在“五眼联盟”圈子下打造军事同盟关系等。但是,拜登政府当前的对华政策也面对着三大制约因素,一是,过去三十年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中美经济相互依赖性增加;二是,美国国内政治中的两党斗争也影响着其对华政策;三是,地缘政治、国际政治结构也对美国对华政策有着制约。展望2022年,中美之间的竞争将会持续加剧,内政对于美国对华政策和中国对美政策的制约将会加大,双方妥协的空间正在变得越来越小。尽管如此,中美关系还是有机会的,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
清华大学社科学院副院长、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赵可金表示,拜登执政一年来,中美关系进入了战略竞争的新阶段,但并不会形成“新冷战”。当前,中美之间还在坚持接触政策,还进行了元首的视频会晤。这说明,中美都希望能够在一些问题上继续保持沟通。因此,对于中美关系我们不必过于悲观。现在中美关系比较复杂,明暗线交织,既要看到明线,也要看到暗线。总的来讲,中美关系处于激烈竞争中,但是合作面犹存,接触依然在进行,中美关系大体上还是可控的。拜登上台后的中美关系并没有大家预想的那么好,引发了两国有识之士的失望。其中,国内政治愈发成为中美关系的要害。两国国内政治的极化现象交织叠加发展,使中美关系变得非常复杂。我们在处理和美国关系的时候,该竞争的要竞争、该合作的要合作,要坚持走包容创新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