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百年的青年“对话”

  中评社北京5月10日电/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刚刚过去的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有一个年轻人的名字与这两个节日有着最初的关联。

  1916年,20岁的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在与一群有进步思想的师生的接触中,他很快崭露头角,成为学生领袖。1919年5月4日,学生爱国游行,高君宇是组织和参加的骨干;1920年5月1日,中国工人第一次纪念自己的节日,数十个城市举行集会游行,高举“劳工神圣”的旗帜,高君宇也参与其中。

  作为共青团早期领导人,高君宇积劳成疾,人生定格在29岁。那是一个风华正茂的年纪,而他所从事的事业,从艰难坎坷中走来,至今青春勃发。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联合保利发展控股推出8期《对话1922·我要的人生》沉浸式演绎类节目,8位当代青年与8位革命先烈,跨越百年“对话”。

  什么是我要的人生?高君宇曾在《五月一日与今后世界》一文中写道:“凡是承认五一运动者是为了新世界奋斗的同志,都应撑起肩来,担负这个改造社会的责任。”改造社会,这是高君宇的答案,每一代青年追寻自己的人生,而有些东西,可能从未改变。

  百年前的青年,追寻救亡的答案

  《对话1922·我要的人生》每一期节目,都由一位年轻人分饰革命先烈和新时代青年两个角色。北大红楼、上海渔阳里等革命纪念地成为节目的取景地,运用虚拟现实交互技术,一场“对话”跨越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