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建水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建紫陶研究中心
眼前的这个实验室是上海交通大学—建水紫陶联合研究中心的实验基地。建水紫陶传承千年,“建水紫陶烧制技艺”被收录进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推动建水紫陶创新发展,2021年4月,建水县委县政府与上海交通大学合作共建该研究中心。
“民间流传‘建水紫陶存茶越存越香’,研究中心的其中一个研究方向就是开展建水紫陶性能研究。”建水县紫陶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尚文松介绍。
“去年我们在昆明、上海、成都3个温湿度条件差异较大地区开展了紫陶性能测试,实验结果显示,建水紫陶在内外恒湿性能上相较其他材料表现出色。”研究中心实验员何金林介绍,研究中心落地以来,共有9批次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等高校的专家来到建水县开展研究。
打开储物柜,何金林向记者展示多片不同颜色的烘干陶泥片样品,共有红、黄、紫、青、白5种颜色:“这些是建水紫陶的陶泥原料,我们称为‘五色土’,5种陶泥调配成为紫泥和白泥,经过1000多摄氏度的高温煅烧,最终形成陶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