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山村的致富大计

  中评社北京5月6日电/据新华社报道,5月的太行山上,满目青翠,在河北省赞皇县松会村,山上湛蓝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断将光能转化成绿色电能,“流”向这座小山村。葡萄大棚里,村民正打理着新发的嫩芽,满眼都是收获的期待。

  “以前的松会村,可不是这个模样。”看着眼前的繁荣景象,松会村的老支书路振岗无限感慨。

  松会村是水库移民村,地处太行山南麓深山区,土地贫瘠。过去村里缺少支柱产业,2015年人均年收入只有2000元左右,一半村民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转机始于2016年。国网赞皇县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入驻,开始了对口帮扶工作,工作队与村两委开始谋划松会村的“致富大计”。

  想脱贫就要有产业支撑。松会村三面环山,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合种葡萄。驻村工作队邀请专家实地考察,将发展葡萄产业作为松会村的脱贫项目。

  “种葡萄能致富?”为了打消村民顾虑,驻村工作队组织村民到邢台前南峪村、秦皇岛昌黎县等地考察学习。

  “走出大山才算开了眼界,这葡萄里藏着大门道,种好了真能发家致富。”回到村后,村民张淑珍不顾丈夫的反对,做了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除草、施肥、打尖、摘心、蔬果……小小葡萄园承载着张淑珍脱贫致富的希望,她每天恨不得住在葡萄园里。

  2017年秋天,松会村的葡萄喜获丰收,全村60多亩的葡萄通过电商平台等渠道销售一空。张淑珍收入1万多元,最初反对她的丈夫,也开始一起打理葡萄园。这一年,靠种葡萄,这个小山村实现了整体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