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长钱短配”问题 明确资金破题思路

  中评社北京5月6日电/据上海证券报报道,银保监会近日召开专题会议传达学习贯彻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会议强调,要充分发挥保险资金长期投资优势,有针对性地解决好“长钱短配”问题,同时进一步压缩非标资产比例。

  权威人士5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寿险产品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的超长期限决定了保险资金的超长期限,而我国金融市场上缺乏这样超长期限的资产,导致保险资金长期存在“长钱短配”问题。

  “监管部门早已关注到这个问题,正在积极研究。解决这个问题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金融市场加大长期限债券供给,积极发行20-30年期债券,向保险资金定向发行超长期国债、地方债等;二是资本市场保持稳健运行,提升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营造良好的权益投资环境。”权威人士表示。

  久期缺口达6.28年

  险资“长钱短配”特征明显

  银保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2月末,我国保险资金运用余额23.39万亿元。

  据权威人士介绍,目前,我国人身险业平均负债久期约12.67年,资产负债久期缺口约为6.28年,虽较以往有所收窄,但“长钱短配”总体特征未变。

  市场上缺乏足够长期的资产是造成“长钱短配”的根本原因。多位受访保险资管人士对记者表示,债券是我国保险资金长期配置的主力品种,险资主要配置国债、地方债和一些优质企业债。目前,国债期限多为10年期及以下,30年期、50年期的长期国债规模较小。而其他可投的长期固收类资产更有限,资管新规实施后,保险资金响应监管要求持续压缩非标资产投资,目前非标资产比例已非常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