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一鸣:东方智慧与西方“梦游”
中评社香港5月6日电/资深评论员郭一鸣6日在大公报维港看云发表文章说,很久没有搭飞机了,有点想念在机场等候登机的日子。我喜欢在机场买书,因为机场书店随意买来陪伴旅途的书有时能带来阅读惊喜,例如大约八年前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买的这本《梦游者——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The Sleepwalkers─How Europe Went to War in 1914),作者是英国剑桥大学欧洲历史教授、著名历史学家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 Clark),中文版由中信出版社推出,我在去宁夏银川出差途中读了一半,回港后抽空读完。中国也算是“一战”的战胜国之一,但在书中只是作为列强争夺的势力范围的地盘,轻轻带过。书中详细讲述各怀鬼胎的德国、奥匈帝国、法国、俄国和英国等相关国家在战争爆发之前的尔虞我诈,作者对这场历时四年的人类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因后果的描述和思考,令笔者涨知识受启发,获益不少。最近俄乌战争爆发,美国和北约愈来愈公开介入,令我又想起这本书。
文章说,《梦游者》作者在“前言”写道:“一九一四年六月二十八日是个星期天。这天清晨,当弗朗茨.斐迪南大公(Archduke Franz Ferdinand)偕夫人索菲.霍泰克(Sophie Chotek)抵达萨拉热窝火车站时,欧洲大陆还是一派和平的景象。然而,三十七天之后,这里却燃起了战火。这个多事之夏爆发的冲突导致欧洲成为六千五百万兵力厮杀的战场,三大帝国卷入其中,造成一千多万名士兵和平民死亡、两千多万人受伤。这场浩劫宣告了降临在二十世纪欧洲的恐怖的开始。”
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夫妇被塞尔维亚青年刺杀,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但在此之前,欧洲各国政客却在盘算对于奥匈帝国和塞尔维亚之间即将爆发的冲突,该如何作出反应,英法决策者关注的重点竟然是“战争如何爆发”,他们像一群“梦游者”,对于巴尔干半岛这个火药库即将引爆一场毁灭性的世界大战视而不见,甚至在大战爆发之后,参战各方依然信心满满,支持奥匈帝国的德皇威廉二世对即将出征的将士们说,到秋天叶落,你们就可以回家。与塞尔维亚同属斯拉夫民族的俄罗斯和法国、英国结成同盟,沙俄将领希望六周之内打到柏林,美国则于一九一七年对德宣战,结果这场世界大战打了四年多才结束。
但是,人类似乎还来不及对这场被称作“文明的湮灭”的血腥大战认真总结汲取教训,十三年后,日本军国主义军事入侵中国东北,再过八年,纳粹德国入侵波兰,欧洲大陆战火重燃,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两年后太平洋战争爆发。
文章说,历史有惊人的相似之处。俄乌冲突进入第三个月,数以百万乌克兰人家破人亡,战事陷入胶着,谈判陷入僵局,局势发展愈来愈令人不安,上周美国召集四十国高官到德国开会,商讨向基辅提供更多武器军备,支援乌克兰抵抗俄罗斯。继国务卿布林肯和国防部长奥斯汀之后,美国众议院议长佩洛西日前突然到访基辅,为泽连斯基打气。美国摆明不希望俄乌战争短期内结束,一再火上添油,破坏两国停战谈判,英国积极追随美国推波助澜,假若美英为了达到拖垮普京的目的,采取更加强硬甚至冒险行动,战事就随时可能失控。
莫斯科很清楚,俄罗斯在这场战争的对手远不止一个乌克兰,外长拉夫罗夫日前公开警告,不要低估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和核战争的危险,而普京早就下令俄罗斯核武器处于戒备状态。
和“一战”、“二战”最大不同的是,今日之中国不再是受欺侮、被侵略的弱国,而是在全球举足轻重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大国。俄乌爆发冲突,中国的利益无可避免遭受损失,但中国秉承“以和为贵”的传统,积极劝和促谈,保留较大的政治回旋空间,北京运筹帷幄,展示大国外交的东方智慧,成为推动俄乌停战实现和平的重要国际力量。相比之下,美国和北约的种种作为,企图利用这场战争谋取地缘政治利益,显得非常自私、卑鄙和短视,也许,这些西方政客,就像克里斯托弗笔下的“梦游者”。
文章说,克里斯托弗在《梦游者》的结语中写道:“有一件事情是清楚的,与后来‘一战’所带来的灾难性后果相比,一九一四年危机期间政客们尔虞我诈所得到的任何所谓权益都是微不足道的。”但愿人类记取历史教训,不再重复过去的战争灾难,一旦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地球人将无处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