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玉成:中国是国际安全的正能量
中评社北京5月8日电(记者 海涵)5月6日晚,中国公共外交协会、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承办召开“求和平、促发展:全球20国智库在线对话会”。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乐玉成在演讲中表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界乱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在为世界和平而奔走,为国际安全而尽力,为人类前途命运而探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认同。
乐玉成说,“我记得2019年年终盘点的时候,有人说这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也可能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没想到这句话不幸而言中。”就国际安全而言,这几年形势的确一年不如一年。新冠疫情已延宕三年,夺走了600多万人的生命,仅美国就超过100万,20万儿童沦为“疫情孤儿”,这样的事发生在和平年代简直不可思议。如今,欧洲又起战火,俄乌冲突愈演愈烈,对国际安全的影响难以估量。与此同时,“新冷战”逆风劲吹,霸权强权主义横行,世界分裂对抗之势加剧,集团化阵营化再现,信息战、舆论战大行其道。尤其是有违国际法的单边制裁害人害己,贻害无穷。据统计,美国等西方国家对中、俄等国的制裁已超万项,全球每10个国家中就有1国受到美制裁。受此影响,全球粮食、能源、金融、供应链等多重危机显现,国际政治、经济、安全秩序危机四伏,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乐玉成指出,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界乱局,中国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一直在为世界和平而奔走,为国际安全而尽力,为人类前途命运而探求。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上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认同。8年前,习近平主席在亚信上海峰会上提出的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在实践中不断被证明是正确之道,行之有效。不久前,习近平主席又在博鳌亚洲论坛郑重提出全球安全倡议。其精髓要义是,以新安全观为理念指引,以相互尊重为基本遵循,以安全不可分割为重要原则,以构建安全共同体为长远目标,走出一条对话而不对抗、结伴而不结盟、共赢而非零和的新型安全之路。这一重大倡议是对联合国宪章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为消弭和平赤字提供了治本之策,为应对国际安全挑战贡献了中国方案。
“思想引领行动。”乐玉成表示,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践行新安全观和全球安全倡议,中国一直致力于为世界和平与安全发挥积极作用。远的不说,仅最近两年,我们就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了22亿剂疫苗,开展最大规模的紧急人道主义行动,共铸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之盾。我们推动五核国领导人首次就核武器问题共同发声,强调核战争打不赢也打不得,还正式加入《武器贸易条约》。我们推动创立阿富汗邻国协调合作机制,提出解决巴勒斯坦问题的四点主张、促进中东和平稳定五点倡议,推动伊核全面协议恢复履约谈判,积极推进半岛问题的政治解决进程,践行中国特色热点问题解决之道。我们大力推动全球治理体系变革进程,反对假多边、假规则、假人权、假民主,维护国际秩序稳定和国际公平正义。我们发起《全球数据安全倡议》,出资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推动达成“格拉斯哥气候协议”,与各国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网络安全、恐怖主义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中国对全球安全的贡献清单远不止这些,但已足以证明中国是世界和平的捍卫者,是国际安全的正能量。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上升、稳定力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