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父纪念馆”50周年首次展示孙中山墨宝

“国父记念馆”在50周年馆庆时,首次展出孙中山墨宝“天下为公”真迹。(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5月5日电(记者 倪鸿祥)孙中山墨宝“天下为公”,闻名海内外,却从未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适逢“国父纪念馆”建馆50周年,今天首度公开亮相,并将于“建馆50周年典藏特展”中展出。

  “国父纪念馆”指出,陆匡文(1892~~1964)因国民革命高州起义及协助于广州建立督署的贡献,获赠孙中山题赠墨宝,直到2001由陆匡文之子陆景武教授交由“国父纪念馆”典藏。“天下为公”四字横幅,20年间未曾公开展出,但原件保存良好,除了“天下为公”四字之外,右上角有孙中山亲笔题字“匡民先生属”(陆匡文本名陆匡民)字样,另有孙中山长子孙科于阅览之后题字“哲人日远/手泽犹新/高山仰止/百世之珍”。

  台北“国父纪念馆”今天上午举行50周年馆庆记者会,将从5月直到今年底推出一系列展览、舞台剧与国际研讨会等活动。馆方新开发“漫游“国父纪念馆”APP”让一楼大厅的孙中山铜像起身走下来,向民众挥手致意、一起合照,重新诠释孙中山的新的形象与面貌。

  成立于1972年的台北“国父纪念馆”,今年建馆50周年,馆方上午举行记者会介绍系列馆庆活动。记者会摆脱传统介绍说明的方式,运用电脑声光效果及现代舞蹈呈现纪念馆“风华50、迎向新猷”的意象 ,并安排7岁小礼兵操枪表演揭开序幕。

孙科在父亲孙文墨宝旁题字。(中评社 倪鸿祥摄)

  馆长王兰生表示,孙中山史迹文物的搜集整理以及中山思想的学术研究,为馆方长期努力耕耘的目标,办理多元的艺文展演活动也是立馆的重要任务,纪念馆建馆至今已走过半个世纪,乘载许多民众共有成长记忆,也传承当今历史与文化。

  王兰生指出,馆庆50周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纪念馆精心策划“五十而立-建馆五十周年馆史展”,从设计纪念馆的过程、历史文件照片等不同面向,回顾纪念馆走过的点点滴滴,并以民众的角度介绍纪念馆的日常与非常,孙中山形象再现与思想足迹。

  馆方推出“建馆五十周年典藏特展” ,将展出馆藏张大千、黄君璧、于右任、刘国松、欧豪年、吴炫三、廖修平等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将首次展出馆藏孙中山“天下为公”墨宝真迹,一旁还附有孙科观后题字,以及前“教育部长”、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昀、前台北市秘书长马镇方等名人观后签名。
  
  其他馆庆系列活动,还有“生活美学・艺游未尽”特展,则呈现馆方多年来开办许多生活课程的成果;10月8、9日有“仁爱路六号”舞台剧,诉说曾经在纪念馆发生的故事;压轴则有11月3、4日登场的孙学国际研讨会,将邀大陆学者视讯参与;另有以“国父纪念馆”为主的博物馆论坛,回顾过去,展望未来。

馆长王兰生表示,馆庆50周年是一个重要里程碑。(中评社 倪鸿祥摄)

“国父纪念馆”推出的APP,孙中山铜像起身打招呼。(中评社 倪鸿祥摄)

“国父纪念馆”推出的APP,孙中山铜像起身打招呼。(中评社 倪鸿祥摄)

7岁小礼兵在现场操枪表演揭开序幕。(中评社 倪鸿祥摄)

“国父记念馆”在50周年馆庆时,首次展出孙中山墨宝“天下为公”真迹。(中评社 倪鸿祥摄)

  中评社台北5月5日电(记者 倪鸿祥)孙中山墨宝“天下为公”,闻名海内外,却从未在台北“国父纪念馆”展出,适逢“国父纪念馆”建馆50周年,今天首度公开亮相,并将于“建馆50周年典藏特展”中展出。

  “国父纪念馆”指出,陆匡文(1892~~1964)因国民革命高州起义及协助于广州建立督署的贡献,获赠孙中山题赠墨宝,直到2001由陆匡文之子陆景武教授交由“国父纪念馆”典藏。“天下为公”四字横幅,20年间未曾公开展出,但原件保存良好,除了“天下为公”四字之外,右上角有孙中山亲笔题字“匡民先生属”(陆匡文本名陆匡民)字样,另有孙中山长子孙科于阅览之后题字“哲人日远/手泽犹新/高山仰止/百世之珍”。

  台北“国父纪念馆”今天上午举行50周年馆庆记者会,将从5月直到今年底推出一系列展览、舞台剧与国际研讨会等活动。馆方新开发“漫游“国父纪念馆”APP”让一楼大厅的孙中山铜像起身走下来,向民众挥手致意、一起合照,重新诠释孙中山的新的形象与面貌。

  成立于1972年的台北“国父纪念馆”,今年建馆50周年,馆方上午举行记者会介绍系列馆庆活动。记者会摆脱传统介绍说明的方式,运用电脑声光效果及现代舞蹈呈现纪念馆“风华50、迎向新猷”的意象 ,并安排7岁小礼兵操枪表演揭开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