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全过程人民民主”时强调了“四个更要”:“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
对照“四个更要”的标准,可以看出,李家超的竞选政纲聚焦“人民”和“全过程”两个关键词,引入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理念,看重“服务市民”的全链条,注重“民主权利”的全过程,侧重“协商文化”的全覆盖,是一次积极探索“港式民主”的新实践。
看重“服务市民”的全链条
对于香港而言,“人民”的概念就是“市民”。香港的政治人物历来把“服务市民”作为从政宗旨。怎样“服务市民”表现却不尽相同,有的代表香港市民的整体利益;有的把“极少数”凌驾于“大多数”之上;有的忽视弱势群体和边缘群体的利益。李家超的竞选政纲把“服务市民”具体化,明确提出“以结果为目标解决不同的问题”,看重“服务市民”的全链条,体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的统一。
特区政府一些部门的工作效能饱受诟病,市民非常关注。政纲用了四分之一的篇幅阐述“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承诺若当选后将对政府做一番改革。包括:政府架构重组,增设动员机制,订立绩效指标,成立地区服务及关爱队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