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业PMI连缩两月

  中评社北京5月1日电/据大公报报道,受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上月官方与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均录2020年3月以来新低。前者报47.4,较前值下降2.1个百分点,已连续两个月回落;后者录46,较前值下降2.1个百分点。受访专家表示,随着确诊病例数下降、物流堵点逐步打通、复工复产有序推进,以及稳增长力度加码,宏观经济景气度最弱阶段或将过去,对未来经济不必过于悲观。/大公报记者 倪巍晨

  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介绍,本轮疫情点多、面广、频发,部分企业减产停产,制造业产需两端降幅进一步加大。4月份,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分别为44.4和42.6,比3月下降5.1和6.2个百分点,企业生产明显下降,市场需求继续走低。

  景气度阶段性低点或已现

  虽然制造业景气水平继续下行,但统计数据显示,仍有部分行业运行总体平稳,其中保障基本民生的农副食品加工、食品及酒饮料精制茶,以及非金属矿物制品、铁路船舶航空航天设备等行业PMI均处扩张区,且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位于55以上较高景气区间。

  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坦言,疫情防控导致的物流受阻、生产停滞,已波及到大型企业,而上游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终端需求的趋弱,亦令中小企业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此外,“制造业新订单减产成品库存”的动态指标已连续两个月录得负增长,预示当前经济增长动能严重削弱。

  植信投资宏观高级研究员罗奂劼补充说,官方PMI虽进一步收缩,且多个分项指标继续走弱,但在近期内地疫情逐渐得到有效控制,稳增长、稳预期政策不断出台背景下,制造业景气度阶段性低点或已出现。他并指,中小企业景气度下滑幅度慢于大型企业,预示对企业的扶持政策效果已有所显现;此外,从原材料购进价格和出厂价格指标看,政府保价工作效果已开始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