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班邮路”到“网络高速”

  中评社北京5月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深处,有一个美丽县城,名叫木里。木里藏族自治县是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下辖县,北邻稻城、理塘,西连云南的香格里拉、丽江。木里在藏语里的意思是美丽、辽阔、深远。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巍峨群山在这里连绵起伏,奔腾江河在这里百转千回,“马班邮路”上劳动者的传奇故事从这里开始,一代代建设者也正是在这里见证并创造了群山万壑辟通途的奇迹。

  如今,“马班邮路”已退出历史舞台,木里110个建制村全部通了硬化路,县、乡、村三级邮路投递实现全覆盖,信息高速公路通达高山大川之间,从蜀道难、蜀道通到蜀道畅的筑梦故事始终激励着每一位平凡的劳动者在新征程上继续坚定前行。

  漫漫蜀道  脚印蹄声

  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跋涉32年,行程26万公里

  由于历史和地理原因,在四川的许多山区,水无舟楫之便,陆有岩谷之阻,“不通公路、不通电话”是生活常态。为了保障当地群众与外界的联系,上世纪60年代开始,当地政府为邮递员配了马匹,马驮邮件成为四川许多山区唯一的信息传递方式,“马班邮路”应运而生。

  1985年,19岁的王顺友接过父亲的邮包和骡马的缰绳,穿上绿色制服,成为家里第二个邮递员。王顺友深知,作为大山里的信使,他是联结外界与这里唯一的纽带。一个人、一匹马、一条路,王顺友就这样跋涉了32年,行程26万公里。

  王顺友走的邮路是全县最长的一条,也是最艰险的一条。这条邮路上,有海拔5000米、冰雪长覆的察尔瓦山,有海拔1000米、气温有时高达40摄氏度的雅砻江河谷,有野兽常常出没的原始森林,有十几座陡峭险峻的悬崖沟壑,还有当地百姓闻之色变的“九十九道拐”。这条全长近600公里的邮路,王顺友走一趟要花14天,一年365天,有330天他都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