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钢持续压产释放哪些信号
业界普遍认为,在我国推进“双碳”背景下,有关部门继续开展粗钢压产,旨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巩固好粗钢产量压减成果,引导钢铁企业摒弃以量取胜的粗放增长方式,促进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
压减产量避免“一刀切”
2021年,我国钢铁业效益创历史最好水平,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累计实现利润3524亿元,同比增长59.7%。
“去年,钢铁业产量调控有力,有效遏制粗钢产量过快增长,促进了更高水平市场供需平衡新格局的形成。”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总工程师李新创在日前举行的2022中国钢铁发展论坛上表示,推动钢铁业高质量发展,应以构建良好的行业生产经营秩序为基础。促进钢铁企业良性竞争,要严控产能、调控产量、标准认证三管齐下。
当前,钢铁业要稳运行,关键是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下保持供需平衡。这就需要政府和市场两端发力。2021年,我国钢铁业实施粗钢压产,全年粗钢产量10.33亿吨,同比下降3%。今年,有关部门继续开展粗钢产量压减工作。
“在粗钢产量压减过程中,我们将坚持‘一个总原则,突出两个重点’。”国家发展改革委政研室副主任孟玮近日表示。
一个总原则,就是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总基调。在保持钢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政策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同时,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激发企业积极性,严格执行环保、能耗、安全、用地等相关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