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生态 黄土原披上绿装
陕甘宁革命老区处于黄河中上游地区。近年来,陕甘宁革命老区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持续推进国土绿化、生态修复和流域综合治理,昔日的黄土地逐渐披上绿装,入黄泥沙量大幅下降,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植树造林防风固沙,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鼻尖贴着峭壁,脚下黄河滚滚。李峰“挂”在20米高的半空中,一手把住绳索,一手抽出背上的树苗,稳稳地栽进垒石坑中。
在延安市延长县黄河岸边,曾经光秃秃的山崖,如今已是满目葱茏。15年来,李峰带领的一支60余人的植树队,已在黄河崖、延河壁上栽下30多万棵侧柏。
“这里是典型的石质山,表层土壤只有10厘米,过去树苗成活率不到六成。”李峰说,要栽活一棵树,首先要就地将山石敲碎,垒起半米多高的石坑,将树栽下后再回填黄土,然后“喂”足60斤水。
陕甘宁革命老区多半属于典型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年均降雨量只有200到500毫米;生态环境整体脆弱,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任务繁重。
从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李官沟村的观景台上望去,一片片沙丘绿意铺展。“刚到李官沟时,这里除了沙,就是土。”2012年,植树造林能人李增泉在这里租下了10448亩土地,既种樟子松生态林,也种桃、李子等经济林。“等这片绿林成了规模,我们可以建生态旅游观光区,有采摘园、有农耕文化展览馆,废弃的土窑洞还能改造民俗风情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