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的秋千只是用来玩的?你想简单了
宫中秋千活动与寒食节密切相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的一至二日,为我国的传统节日,节日中禁烟火,只吃冷食。此时天气尚冷,而荡秋千作为一种游艺活动,既有利于驱寒,又无需剧烈运动,还能展示游艺者优美的身姿。据王仁裕撰《开元天宝遗事》“卷下”记载:唐玄宗天宝年间,宫里在寒食节时,会在各处架设秋千,供嫔妃们娱乐。她们在空中飘逸的形貌,引得唐玄宗赞叹,并称之为“半仙之戏”。清代官员英廉等人编撰《日下旧闻考》,其中卷一百四十七载有“清明寒食,宫庭于是节最为富丽,起立彩索秋千架”,可反映寒食节里,宫中秋千活动的盛行。清代宫廷画家焦秉贞绘有《仕女图册》,册页之一即为《秋千闲戏》。画面中,6位优雅的仕女,一位立于秋千上,两位辅助推动使之前后摇摆,其他3位则在笑谈中等候。乾隆皇帝所作《题焦秉贞人物画册十二帧》中,亦用“柳风拂处人吹过,环佩声摇最上层”,来形容这一惬意的场景。
清代宫廷中,出现了一种西洋秋千,可见于宫廷筵宴场合。据吴振棫撰《养吉斋丛录》卷十三记载:乾隆年间的每年正月十九日,乾隆帝都会在圆明园山高水长楼前举办筵宴,主要招待内廷王公大臣以及各藩国陪臣;在宴会上表演的游艺节目名单中,就有西洋秋千。朝鲜使臣朴思浩在《燕蓟纪程》之“圆明园记”中,回顾了他于清道光九年(1829年)正月十五日,在圆明园看到的西洋秋千表演的场景:“彩服童子八人,头编黑丝,髡髡垂髻。各立杠头,一上则一下,一下则一上,丝翩浮空,是谓西洋秋千,名曰忽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