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龙赢了大选 如何赢得欧洲的未来

  中评社北京4月26日电/据大公报作者评论,法国现任总统马克龙不出所料,以领先对手17%的较大优势如愿获得连任,“欧洲乃至世界为之松了一口气”。

  在俄乌战争如火如荼之际,欧洲国家当然不希望法国这次大选出现任何意外,此前勒庞被形容为“敌视北约、敌视欧盟、敌视美国、敌视穆斯林、敌视法国基本价值观,普京的同路人”,她一旦当选将意味欧洲反俄统一战线、欧美安全同盟将会彻底瓦解,欧洲无法承受之重。虽然此前民调显示,这次选举的悬念不大,但是舆论还是塑造出“选情告急”的氛围,以鼓励更多反勒庞的选民出来投票,确保马克龙的当选万无一失。

  媒体评论认为,这一次马克龙胜选,不是他多么受欢迎,而是因为选民更不喜欢极右的勒庞。就像美国2020年的大选,在反特朗普的共同旗帜之下,美国人选择了拜登是一样的道理。俄乌战争爆发后,马克龙在法国立即化身为“战时总统”,具有了较强的“聚旗效应”,这是马克龙能够成功连任的重要原因之一。

  与2017年的法国大选相比,这一次马克龙的得票率从66%下降到58.5%,而勒庞的支持率从34%提高到近42%,这一上一下,反映了法国的民意正在发生悄悄的变化。勒庞已公开表示,将在接下来的6月议会选举中,为“国民联盟”争取更多的政治地盘。马克龙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社情民意,直接关系到法国及欧洲的未来。

  值得警惕的是,法国国内民粹主义和极右势力的膨胀速度超出了许多人的想像。2002年,老勒庞领导“国民阵线”出战法国总统大选,只赢得17.8%的支持。在短短的20年间,她的女儿玛丽娜.勒庞居然赢得了41.5%的选票,这是法国政治版图的巨大变化,也是法国的危险之处。

  披着“反全球化”战袍的勒庞,拥有如此多的支持者,促使法国和欧洲人不得不思考,反全球化是一段插曲,还是代表历史的大方向?俄罗斯与德、法建立如此密切的贸易依赖关系,为什么还会引发冲突?究竟什么样的欧洲政治、经济与安全架构最有利于欧洲的稳定与繁荣?一味地搞北约东扩,逼到俄罗斯的家门口,还是适可而止、彼此保持安全的距离,会更利于欧洲的战略稳定?把瑞典和芬兰吸收进北约,把北极熊逼到墙角,普京会束手就擒、不作反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