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诗话看文脉传承
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
诗话的内容比较丰富,欧阳修提出:“资谈笑,助谐谑,叙人情,状物态,一寓于诗,而曲尽其妙。”宋代许顗在《彦周诗话》中提出:“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若含讥讽, 着过恶,诮纰缪,皆所不取。”由此可见,诗话的内容包括记载诗歌创作轶事、摘录诗歌佳句、评论风格字句、臧否诗人观点等。就评论来说,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对白体、西昆体、晚唐体提出了批评,并以韩愈为标杆,提出了诗歌的发展方向,宋诗后来就是沿着这条路发展的。宋代张表臣在《珊瑚钩诗话》中认为:“诗以意为主,又须篇中炼句,句中炼字,乃得工耳。以气韵淆高深眇者绝,以格力雅健雄豪者胜。元轻白俗,郊寒岛瘦,皆其病也。”诗话中还有改诗的过程或趣事,例如宋代洪迈在《容斋续笔》记载王安石改《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初云‘又到江南岸’,圈去‘到’字,注曰‘不好’,改为‘过’;复圈去而改为‘入’,旋改为‘满’;凡如是十许字,始定为‘绿’。”
严羽的《沧浪诗话》,不仅是在宋代,就历代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诗话作品,分为诗辨、诗体、诗法、诗评、诗证5部分,特点在于“以禅喻诗”,严羽提出:“大抵禅道唯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严羽指出宋代诗坛的弊病在于“本朝人尚理而病于意兴”,主张“以汉、魏、晋、盛唐为师,不作开元、天宝以下人物”。严羽把诗歌分为九品:高、古、深、远、长、雄浑、飘逸、悲壮、凄婉。严羽以“气象”论诗,认为“唐人与本朝(即宋代)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明代高棅的《唐诗品汇》就继承了严羽的很多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