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评:十四五开局中国经济增势超预期
从具体内容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比2019年同期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6.8%。与此同时,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34.2%,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环比增长1.75%。这是一个尤为令人欣喜的数据,因为去年中国经济虽然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仍取得了增长2.3%的不凡业绩,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下滑了3.9%。消费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引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国内消费的强劲增长来实现。
几天前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贸猛增了29.2%,其中出口增速达到了35.7%,对美贸易更是猛增了61.8%。虽然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但与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也分别增长了25.3%和20.5%。其中今年3月的增势更猛,以美元计价3月出口同比增加30.6%;进口同比增加38.1%;贸易顺差达138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英国路透社就此发布述评称,3月份中国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同比增速创4年新高,强劲的进出口数据有力提振了中国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强劲需求很可能会在第二季度继续保持。报道还表示,数据公布后亚洲股市普遍乐观,中国进口的傲人业绩使投资者对中国国内市场也充满信心,认为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中国国内需求也正在改善。
进入今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继续恢复,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增长区间。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13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多数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进一步回升,由此带动了集成电路、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的较快增长。一季度外贸良好开局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是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各国消费者和采购商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最根本的还是国际需求有所回暖和中国外贸产业强大供给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另外,今年3月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达到了4.4%,尽管行家们此前给出了一个相当高的预测数,但公布的数据仍然超过了预测数。这一数据创下了2018年8月以来新高,环比增加2.7个百分点。而就在去年12月,该数据还是负数(全年除了1月是0.1%以外,其余均在负值区间),去年5月更是创下-3.7%的近年新低。而且行家们一致认为,这一数据在第二季度还可望继续走高,很可能站上5%这一近年来未曾企及的高位。产品出厂价格攀升,除了有石油和铁矿石等大宗产品涨价的因素外,也说明市场销售旺盛,供不应求,这对企业的激励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对企业来说,这样的机遇当然是可遇不可求的,各企业当然要抓住和利用好这一机遇,竭尽全力开足马力,加大生产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与此同时,吸引外资也同样出现了喜人的增长势头。商务部最新发布的数据表明,今年1—3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10263家,同比增长47.8%,较2019年同期增长6.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3024.7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39.9%,较2019年同期增长24.8%。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近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一季度中小企业发展指数(SMEDI)为87.5,比去年四季度上升0.5点,连续4个季度保持上升趋势,处于去年一季度以来最高位。其中,分行业指数全面上升,分项指数6升2降。
今年以来,中国消费市场也出现了持盛不衰的势头,其中汽车是很有代表性的产品。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一季度新车销量648.4万辆,同比增长75.6%,比2019年同期增长1.8%;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51.5万辆,同比增长2.8倍,比2019年同期增长72.2%。此外与2019年相比,汽车出口量增长超过70%。
中国这一魔幻般的超高速增长令全世界深受鼓舞,此前国际货币基金已上调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从1月的8.1%上升至8.4%。英国《金融时报》援引IMF前中国部负责人普拉萨德的话说:“一季度的数据充分证明中国解决的韧性和动力,中国再次成为全球经济抵御崩溃的堡垒。”尽管接下来中国经济的走势仍会面临国内外一系列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但继续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并未出现衰竭势头,看不出很快会戛然而止的迹象,因此行家们一致认为第二季度将会继续保持相应的增长势头,届时仍应能保持在两位数。这样全年的增长将创下多年来的新高是毫无问题的,很有可能也是两位数。接下来全国人民将再接再厉,为夺取十四五开局之年经济发展的全面胜利而不懈努力。
从具体内容看,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4.5%;比2019年同期增长14.0%,两年平均增长6.8%。与此同时,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5.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3.9%,环比增长1.86%;两年平均增长4.2%。其中,3月份同比增长34.2%,比1-2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增长6.3%,环比增长1.75%。这是一个尤为令人欣喜的数据,因为去年中国经济虽然在疫情肆虐的背景下仍取得了增长2.3%的不凡业绩,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却下滑了3.9%。消费如今已成为中国经济的最大引擎,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必须通过国内消费的强劲增长来实现。
几天前海关总署披露的数据表明,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外贸猛增了29.2%,其中出口增速达到了35.7%,对美贸易更是猛增了61.8%。虽然有去年同期基数较低的因素,但与2018年、2019年同期相比,也分别增长了25.3%和20.5%。其中今年3月的增势更猛,以美元计价3月出口同比增加30.6%;进口同比增加38.1%;贸易顺差达138亿美元,这无疑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数据。英国路透社就此发布述评称,3月份中国出口大幅增长,进口同比增速创4年新高,强劲的进出口数据有力提振了中国经济,推动中国经济进一步复苏。随着全球经济进一步复苏,海外市场对中国商品的强劲需求很可能会在第二季度继续保持。报道还表示,数据公布后亚洲股市普遍乐观,中国进口的傲人业绩使投资者对中国国内市场也充满信心,认为随着经济的逐步复苏,中国国内需求也正在改善。
进入今年以来,中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继续恢复,主要宏观指标处于增长区间。PMI(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已连续13个月位于荣枯线以上,多数行业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高于临界点,制造业景气进一步回升,由此带动了集成电路、能源资源等产品进口的较快增长。一季度外贸良好开局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是政府、行业和企业共同努力的结果,也体现了各国消费者和采购商对中国经济的坚定信心。最根本的还是国际需求有所回暖和中国外贸产业强大供给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