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卢瑞安详谈香港抗疫之路
中评社香港2月26日电(记者林艳)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旅荣誉董事长卢瑞安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详细解答了香港当前抗疫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务员参与前线抗疫工作、私立医院如何参与抗疫、内地医护参与救治、特区政府通过《紧急法》修订相关规例、爱国爱港力量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新一年财政预算案对香港社会纾困缓急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卢瑞安表示,对于第五波疫情,香港特区政府的确是掉以轻心了,相关预案也没有做足够。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特区政府管治团队高层一定要在抗疫路线上统一思想,在行动上高度重视,全心全力做好抗疫工作。同时,针对前线人手紧张仍有大量公务员居家办公的现象,他也指出,公务员对待抗疫工作应该要有高度使命感,要扮演好“火车头”作用。公务员收了政府的粮,应是香港市民可依赖的队伍,要有身先士卒的精神。公务员应该从思想上提升认识,全力投入到抗疫前线工作中。
卢瑞安也指出,虽然有些人希望与国际社会接轨进入“外循环”而选择与病毒共存的妥协路线,但更应该要看到“外循环”并不是解决香港经济的关键,“内循环”才是最重要的,而如果做不到动态清零就无法进入内循环的。因此,不论是从生命至上的市民健康安全出发还是从香港经济发展进入国家内循环的需求考虑,香港都必须要做到动态清零。
对于香港当前集中隔离设施紧缺问题以及全民检测后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卢瑞安认为应该要有两手准备,一方面特区政府要加快全民检测配套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打破深圳河隔阂,比如真的出现要隔离的人太多,香港隔离设施又饱和的情况,是否可以借用深圳的设施,这个预案是可以考虑的。同时,他也建议在当前疫情危急的特殊时期,面对公营医疗系统的崩溃,应该要充分考虑公私营医院的合作。
特区政府日前通过了《紧急法》容许政府豁免某些人士或项目的相关许可、注册及申请等法定要求,卢瑞安对此表示高度肯定,他认为,政府这次是真的对了,非常合适!在这样的一个抗疫关键时期作出这样的决策是很重要的,比如内地来港支援的医护,如果没有豁免法定要求就好像是“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则是可以更加光明正大地过来香港支援同胞抗疫工作。这次在抗疫工作上迈出的制度第一步,也给我们带来启示,香港回归以来有很多的固定死板法律要求对彼此都造成了很大不便,未来在“一国两制”下,是否也可以坐下来讨论调整一些不便的法律制度,从而达成互相配合和支持。
此外,卢瑞安也高度评价了财长新一年财政预算案中支持抗疫的举措力度,从长远来看,他认为下一步还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保住人才,人才非常重要,比如旅游业等因为完全没事做好多人都转行了;二是要留足够资金帮助中小企业及特困行业在疫情恢复之后复苏。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就香港抗疫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了一个“主体责任”、三个“一切”以及两个“确保”,请问您对此有何理解?
卢瑞安:习主席的指示对香港抗疫工作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针和动员令,香港一定要朝着这个方向努力迈进。习主席的指示说非常清楚地说明了抗疫三大要点:首先是责任主体明确,即香港特区政府是主体责任,特首是第一责任人,在这次抗疫中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绝不可以因为做不到或是其他原因而推卸责任。其次是抗疫方法清晰,三个“一切”也说明要把防疫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必须要动用一切的办法。再者是抗疫目标明确,就是要确保生命至上和稳定社会大局。因此,香港不可以因为防疫问题而影响香港大局和国家发展,要动员一切可以动员的力量控制疫情。事实上,习主席的指示也体现了国家对香港的关心以及中央对香港的全力支持,这也让香港市民觉得有救了!
中评社记者:您对于当前的香港抗疫工作有何意见或建议?当务之急应该解决哪些重要问题?
卢瑞安:从第一波到第四波,香港疫情基本上控制的还可以,各方面都比较稳定。但对于第五波疫情,特区政府的确是掉以轻心了。面对传播性如此惊人的Omicron,特区政府的预案做的是不够的,截止到目前为止不管是医疗救治还是家居隔离政策等都不是很理想。
我认为,面对每天差不多上万宗的病例,特区政府要尽快将公务员队伍以及有关社团充分调动起来,尤其是特区政府管治团队高层一定要统一思想。大家也看到特区政府内部前段时间对抗疫路线也有不同看法,现在习主席已经作出了非常明确的指示要采取一切措施来遏制疫情,大家对此应该统一归口,不应再说出Omicron只是流感这样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了。我认为,这种掉以轻心和轻视的思想是最大问题。所以,现在最重要的是在思想上高度统一、在行动上高度重视,全心全力做好抗疫工作,包括解决确诊者集中救治和隔离等问题。另外,香港市民要减少与外界接触,不管是否感染都要尽量少出街。
中评社记者:您刚才提到了特区政府应尽快充分调动公务员队伍参与抗疫,我们也注意到,在当前前线人手严重紧缺下,特区政府却仍然有大量公务员居家办公,您如何看待大量香港公务员在抗疫工作中的缺席问题?应该如何充分调动香港公务员参与前线抗疫?
卢瑞安:香港公务员对待抗疫工作应该要有高度使命感,要扮演好“火车头”作用。公务员收了政府的粮,应是香港市民可依赖的队伍,要有身先士卒的精神。事实上,香港公务员都比较优秀,但他们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在于习惯了按部就班、不够变通。这样的公务员体制对突发事件而言就比较难推动工作,之前的抗疫工作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现在真正在前线的公务员主要就是纪律部队,其他大量公务员居家工作,这真的是很浪费资源。在前线如此紧张、人手不足情况下,政府部门却将公务员队伍居家办公,而把工作外判出去,比如很多部门找我们旅游界帮忙,当然我们非常乐意,因为很多人没有事情做,不仅可以帮到抗疫工作还可以收钱。好多公务员居家工作,其实就是等于不用工作。我认为,特区政府应该想一些办法调动公务员队伍的积极性,比如是否可以采用特别津贴的办法等。防疫工作不是你我之事,而是大家共同的事情,公务员应该从思想上提升认识,感受到抗疫工作的使命并且全力投入到抗疫前线工作中。
卢瑞安:首先要搞清楚我们的目标是什么,那就是“动态清零”。确定这个目标后,全民检测不仅要做,而且还要加紧时间做,大家要齐心配合。只有进行全民检测,才有可能达到动态清零的目标。
现在每天公布出来的数字只有上万宗,但实际上社区里究竟有多少宗仍然是未知数,有可能是几倍以上。全民检测之后,如果有非常多的人确诊,方舱医院和隔离设施不够情况下应该怎么安排,这要提前进行规划部署。我觉得要有两手准备,政府一方面要加快全民检测配套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打破深圳河隔阂,比如真的出现要隔离的人太多,香港隔离设施又饱和的情况,是否可以借用深圳的设施,这个预案是可以考虑的。
中评社记者:目前香港有大量确诊者和密切接触者因为医院床位不够以及隔离设施不足问题仍然在居家隔离,您对解决集中收治和集中隔离问题有何意见或建议?私立医院可以如何参与抗疫?
卢瑞安:按照当前这个办法,真的很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很多确诊者无法进入医院进行治疗。现在香港公立医院基本上已经百分百超负荷,虽然过往香港医疗制度中关于公私营合作有很多的规定,但在疫情危急的特殊时期,面对公营医疗系统的崩溃,应该要充分考虑公私营医院的合作问题。毕竟私家医院在香港不少,完全可以配合公营医院进行抗疫,比如可以把一些常规性病人转到私家医院等等。这个时候真的不应该有你我之分。
另一方面,当前这种居家隔离的办法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必须要把确诊者和健康人士分割开,否则感染基数只会越来越大,更不可能做到动态清零。对此,一定要有全套计划方案,包括加建方舱医院、提供公屋隔离等,甚至是否可以考虑深圳、珠海的隔离设施配套?其中在香港加建方舱医院和火神山医院是非常重要的,越多越好,这是可以真正解决问题的正道,目前特区政府这方面做得还是不够。希望特区政府可以打破固有的考虑,抓住抗疫的主要矛盾和重点问题。
卢瑞安:建了医院总要有医护来管理,没有人手是完全不行的。香港医护人手已经十分紧缺,一个医护看二三十个病人,这怎么可以呢?在这种时候就不要再分彼此了。如果总拿香港的医疗制度说事,这真是香港人的悲哀。事实上,内地很多医院比如广东中山医等在应对疫情方面都有很丰富的经验,我相信国家挑选来帮忙香港的也都是精英队伍,所以香港不应该存在这方面的担忧。一些传统的观念和做法不代表特别时候、特别情况下的做法,要保障自己医疗人员的饭碗都不应该是在这个时候。大家不能只顾着自己的特殊性,大疫当前应该万众一心,不分你我。事实上,特区政府高层现在真的非常“坚离地”,有时候还在坚持固有措施,却不了解社会真实情况以及底下的工作再决策,这是令我感到非常担心的。
中评社记者:随着第五波疫情发展形势越来越严重,香港社会关于“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之间的争辩再度延烧,甚至出现撕裂状态。您如何看待“与病毒共存”的论调?您认为,香港应该如何解决在“动态清零”上行动与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卢瑞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决心如果不够坚定,就会出现左右摇摆,香港就遇到了这个问题。实际上,“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具体的抗疫工作也不同。西方国家之所以采取“与病毒共存”是因为它们的社会制度做不到,只能牺牲一部分人。所以,美国和英国有这么多人感染死亡,而且大多数都是基层市民和老人家。但对于我们国家来说是可以做到的,因为我们的理念是生命至上。但对香港来说,这两种论调是互相冲击的,特首要求动态清零,但下面的配套并没有这么做。从香港实际情况来说非常复杂,有些人希望与外面的国家接轨“外循环”而选择与病毒共存,但要看到“外循环”并不是解决香港经济的关键,“内循环”才是最重要的,但如果做不到动态清零就无法进入内循环的。因此,不论是从生命至上的市民健康安全出发还是从香港经济发展进入国家内循环的需求考虑,动态清零都是必须要做到的。
中评社记者:在中央的全力支援下,香港正在竭尽全力抗疫。我们注意到,西方舆论却不断炒作抹黑,将中央抗疫视为所谓“不寻常干预”,还声称香港将因为严格抗疫而变成“孤岛”。请问您对此有何看法?
卢瑞安:西方本身的抗疫完全就是失败的,作为一个政府做不到保障市民的健康安全,当然非常失败,这也反映出他们制度上存在的问题。我们对此要清楚,不要左右摇摆。为了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不要放弃任何一个人。我们完全有能力在国家支持下做到动态清零。
卢瑞安:我觉得政府这次是真的对了,非常合适!因为以前他们往往不太想动用《紧急法》,现在在习主席的重要指示之后,将这个防疫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这个举措说明特区政府在按照这个指示来做。在这样的一个抗疫关键时期作出这样的决策是很重要的,比如内地来港支援的医护,如果没有豁免法定要求就好像是“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则是可以更加光明正大地过来香港支援同胞抗疫工作。这次在抗疫工作上迈出的制度第一步,也给我们带来启示,香港回归以来有很多的固定死板法律要求对彼此都造成了很大不便,未来在“一国两制”下,是否也可以坐下来讨论调整一些不便的法律制度,从而达成互相配合和支持。
中评社记者:抗疫是一场“全民战疫”,在爱国者治港时代,您认为爱国爱港力量在这场危难面前应该率先发挥哪些作用?香港中旅将会如何参与此次的同心抗疫行动?
卢瑞安:骆主任前几日开了一个抗疫大会,动员爱国爱港人士发挥积极主动性,有力出力、有物资出物资,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动员会。在疫情危难面前,大家都要万众一心,不能与病毒共存。我认为,爱国爱港力量可以发挥以下作用:首先,稳定信心的作用。抗疫最重要的是要有信心,爱国爱港力量要给社会带来正能量的稳定作用,现在不论是国家支援还是中西医抗疫都给了香港社会信心。其次,要起到表率作用,我们看到已经有不少爱国的社团和政党都出来派物资、到老人院探望等,发挥了自己应有的作用,让大家有信心打好这场战。再者,要发挥执行力,骆主任提到16条措施,爱国爱港力量一定要将其落实到位并且看到成效。
中旅在抗疫工作方面已经做了不少工作,前段时间提供了一间酒店用于隔离,车队也做好准备随时待命安排,同时也捐赠口罩、物资等。我们在资源方面将全力配合,包括酒店、车队等,此外,还将动员义工同中旅一起到疫苗中心等地方帮忙维持秩序等。
卢瑞安:香港的财政真的是相当稳定富有的,旧年都有百亿盈余。财爷这次报告是很符合当前社会情况需求的,在加大防疫力度支持也做到了。从长远来看,下一步还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保住人才,人才非常重要,比如旅游业等因为完全没事做好多人都转行了;二是要留足够资金帮助中小企业及特困行业在疫情恢复之后复苏,比如旅游、表演等行业完全是已经“冻结”了,之后重新复苏还需要特区政府的支持。
中评社香港2月26日电(记者林艳)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香港中旅荣誉董事长卢瑞安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详细解答了香港当前抗疫亟待解决的问题、公务员参与前线抗疫工作、私立医院如何参与抗疫、内地医护参与救治、特区政府通过《紧急法》修订相关规例、爱国爱港力量可以发挥哪些作用、新一年财政预算案对香港社会纾困缓急作用等一系列问题。
卢瑞安表示,对于第五波疫情,香港特区政府的确是掉以轻心了,相关预案也没有做足够。他认为,当前最重要的特区政府管治团队高层一定要在抗疫路线上统一思想,在行动上高度重视,全心全力做好抗疫工作。同时,针对前线人手紧张仍有大量公务员居家办公的现象,他也指出,公务员对待抗疫工作应该要有高度使命感,要扮演好“火车头”作用。公务员收了政府的粮,应是香港市民可依赖的队伍,要有身先士卒的精神。公务员应该从思想上提升认识,全力投入到抗疫前线工作中。
卢瑞安也指出,虽然有些人希望与国际社会接轨进入“外循环”而选择与病毒共存的妥协路线,但更应该要看到“外循环”并不是解决香港经济的关键,“内循环”才是最重要的,而如果做不到动态清零就无法进入内循环的。因此,不论是从生命至上的市民健康安全出发还是从香港经济发展进入国家内循环的需求考虑,香港都必须要做到动态清零。
对于香港当前集中隔离设施紧缺问题以及全民检测后可能面临更大的挑战,卢瑞安认为应该要有两手准备,一方面特区政府要加快全民检测配套建设,另一方面也要打破深圳河隔阂,比如真的出现要隔离的人太多,香港隔离设施又饱和的情况,是否可以借用深圳的设施,这个预案是可以考虑的。同时,他也建议在当前疫情危急的特殊时期,面对公营医疗系统的崩溃,应该要充分考虑公私营医院的合作。
特区政府日前通过了《紧急法》容许政府豁免某些人士或项目的相关许可、注册及申请等法定要求,卢瑞安对此表示高度肯定,他认为,政府这次是真的对了,非常合适!在这样的一个抗疫关键时期作出这样的决策是很重要的,比如内地来港支援的医护,如果没有豁免法定要求就好像是“名不正言不顺”,现在则是可以更加光明正大地过来香港支援同胞抗疫工作。这次在抗疫工作上迈出的制度第一步,也给我们带来启示,香港回归以来有很多的固定死板法律要求对彼此都造成了很大不便,未来在“一国两制”下,是否也可以坐下来讨论调整一些不便的法律制度,从而达成互相配合和支持。
此外,卢瑞安也高度评价了财长新一年财政预算案中支持抗疫的举措力度,从长远来看,他认为下一步还需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是要保住人才,人才非常重要,比如旅游业等因为完全没事做好多人都转行了;二是要留足够资金帮助中小企业及特困行业在疫情恢复之后复苏。
以下是专访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