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支台湾团队参与福建228个村庄的建设

  中评社北京4月11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湖水清澈,水车慢转,宽敞的石板道两侧,粉红早樱竞相绽放,与环抱村庄的绿树相映成趣。

  闽西北,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列西街道小蕉村春意盎然。“一期已经完工,往前走是二期,我们规划了海峡两岸陶文化交流基地、蕉岭星空营地……”踏着待修的土路,台湾建筑师蔡幸爵带着记者一边参观一边介绍。

  探索海峡两岸融合发展新路,近年来,福建省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来闽开展乡建乡创工作。截至目前,共有95支台湾建筑师和文创团队、300多名台湾乡建乡创人才参与228个村庄的建设,乡村的变迁讲述着两岸融合发展的生动故事。

  “大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很有吸引力”

  小蕉村深处,有一座二层的木构宅院,这是蔡幸爵团队的工作生活场所。宅院入口处,一片片釉色发黄的瓷片错落有致地铺陈在蜡染的蓝色布料上。“这是在小蕉村周围发现的宋代至清代的民窑陶瓷残片,也是我们来到小蕉村的主要原因。”蔡幸爵说。

  小蕉村是座千年古村,村子周边分布着宋、元、明、清的古窑址。蔡幸爵团队希望“活化”小蕉古窑址文化,让村庄发展更具生命力。

  在台湾从事建筑行业20余年,2008年,蔡幸爵来到大陆。“大陆地大物博、文化多元,一个村庄就是一个不同的风貌。”蔡幸爵说,“这些年,大陆乡村振兴、惠台利民政策都非常好,大陆广阔的市场和机遇很有吸引力。”

  初到大陆,没有品牌,蔡幸爵也有接不到项目的苦恼。他与大陆朋友一起摸索,终于找到突破口——入乡驻村,开展陪护式服务,从设计、监工一直到助力当地产业发展。“我想,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