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消费经济:你愿意为兴趣付费吗?
因为喜欢,所以买单
“这是扩香石,滴上精油就能让它散发香气。如果平时不多用,我推荐香氛蜡烛,结实,不怕碰倒也不怕摔。液体香氛操作最简单,开盖放在屋里就行,但瓶盖是一次性的,打开就盖不回去了。”谈起香氛,博物馆工作者佳宁如数家珍,可谓“行家”。佳宁熟知各种香氛品类的使用方法和优缺点,对各大品牌的主打产品颇有研究,这源于她读研期间购买香氛的习惯。“最初因为好奇入手了一支香氛蜡烛,使用感不错,往后越买越多、越买越关注。”
佳宁的消费偏好其实代表了不少“90后”“00后”的心声:所购商品不一定刚需但必须有趣。手办、盲盒、潮玩、文创……这些在传统消费观念中可能不被考虑的产品在年轻人中越来越吃香,这背后都离不开一个词——“喜欢”。
因为喜欢,所以买单,且不会过分在意价格和已拥有的数量。这正是兴趣消费的一大特点。兴趣消费缘何兴起?中国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戈艶霞认为,物质生活日渐富裕后,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消费领域迎来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比如,商品或服务所蕴含或宣扬的文化价值属性在消费决策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相较于注重产品实际用途、性价比的老一辈,年轻消费群体更倾向凭兴趣消费,追求‘兴价比’。”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消费者行为研究中心主任宋思根表示,情绪化对年轻群体购物有很大激发作用,他们不那么纠结于价格,喜欢、满足情感需求成为消费的重要标准,这折射出理性和感性在国人消费行为中占比的变化。
通过微博、豆瓣、小红书了解香氛市场动向,是佳宁兴趣消费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与官方发布的内容相比,网上其他用户发表的使用体验,更能让她对新产品“蠢蠢欲动”。宋思根指出,社交媒体是兴趣消费兴起的推动力量,“网络使消费情绪相互感染,个体消费心理被大面积唤醒”。在这一过程中,社交媒体兼具黏合剂和催化剂功能,联结起了拥有相同兴趣爱好的消费人群。普通消费者也因关键意见领袖(KOL)的推荐和彼此经验分享,燃起了对相关消费的巨大热情。
中青校媒一项调查显示,83.02%的受访大学生会因收获喜悦和内心满足而为兴趣买单。对此,戈艶霞表示,“表达个人情感的消费现象未来将更加普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