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螺王”和大山的故事
谢友明就出生在这个地方。如今,在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荔波县瑶山瑶族乡,瑶山瑶族群众奋力走出世代贫困笼罩的大山,与兄弟民族一起过上小康生活。
今年46岁的谢友明是瑶山家喻户晓的“陀螺王”。在瑶山陀螺加工厂,谢友明跟徒弟正在赶制一批准备发往江苏的陀螺。“之前我出去参加陀螺比赛认识了很多教练,现在不少外省的大学、体育局都在我们这里订货。”谢友明说。
打陀螺,贵州瑶族同胞由传承千年的狩猎本领演化而来的一种传统体育运动爱好,如今不仅帮助他们在全国陀螺比赛中摘金夺牌,还在瑶乡形成了陀螺加工和民族特色手工艺品销售产业。开发瑶乡文化,深化旅游扶贫,民族地区的文化资源优势正加快转变为旅游资源和经济优势。
从1995年第一次参加陀螺比赛,到2007年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代表贵州队参赛夺冠,再到2013年组建瑶山白裤瑶陀螺协会,2016年随中国代表团出访意大利多卡蒂国际传统街头游戏艺术节,谢友明不断扩大瑶山陀螺的影响力。
20多年前,谢友明跟大多数瑶山人一样还住在跟外界鲜有接触的大山里。2002年,30户瑶山瑶族群众每户自筹1000元、政府补助9000元,搬进了传统干栏式新家,组建民族文化表演队,尝试着发展旅游,这其中就有谢友明一家人。
“走出大山改变了我的命运。通过扶贫、搬迁,越来越多瑶山人走出大山,融入外面的世界,瑶山贫穷落后的命运正在被改写。”谢友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