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镜/设恒常机制 检讨的士收费\蔡树文

  中评社北京4月9日电/据大公报报道,立法会交通事务委员会昨日讨论市区、新界和大屿山的士,早前申请平均加价20%至26%事宜。部分议员表示不反对加价,但认为应考虑市民的接受能力。运输及房屋局局长陈帆表示,当局在处理的士加价申请时,会作出适当平衡,包括照顾市民接受程度。

  若按申请加价幅度,肯定吓怕人。受两年多疫情冲击,除了与抗疫相关行业生机勃勃外,香港各行业无法摆脱萧条困局,的士业无法独善其身。

  必须承认一个事实,的士上次加价是2017年4月,近5年未有调整车费。如此高的加幅,主要是“追落后”。然而,当所有人都勒紧裤带,当局却批准的士大幅加价20%至26%,市民有何反应?

  的士加价并无不妥,加幅须符合经济轨迹的同时,要考虑社会普遍接受程度,平衡车主、司机与乘客三方需求。

  的士是公共运输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的士申请加价都会引发争议。的士调整价格有一定机制,但并非恒常检讨机制,从对车主、司机、乘客三方都公平的角度看,当局可考虑采取类似港铁票价调整机制,避免每隔数年又为的士加价问题掀起争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