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专访:姚志胜谈香港应如何抗疫

姚志胜(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2月23日电(记者林艳)香港疫情形势急速加剧恶化,昨日新增本地确诊个案6211宗,初步确诊9369宗,有分析称预料下个月初每日确诊数可达18.3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第五波疫情对香港社会影响、当前香港存在的抗疫问题及应对解决之策、管治团队如何打破抗疫常规观念、爱国爱港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如何看待西方媒体污名化中央抗疫等一系列问题作出详细解答。

  姚志胜表示,如果第五波疫情继续恶化,必然对香港的经济活动构成新一轮压力,打击经济气氛,内地活水仍受制约,香港经贸形势固然缺乏反弹动力。今年经济表现将进入冰封状态,政府难免出现财赤,势必进一步拖累香港经济复苏。同时,他也指出,疫潮恶化持续,许多人感到抗疫疲劳,流露悲观负面情绪。从外国的经验可见,由于经济社会状况越来越差,民众怨气亦会越来越大,容易出现社会矛盾,对政治稳定构成风险隐患。

  姚志胜指出,香港第五波疫情的现实充分说明,“与病毒共存”根本此路不通,坚持“动态清零”才最符合香港民意和根本利益。西方势力与香港的反中乱港分子鼓吹煽动所谓“与病毒共存”,将抗疫政治化,居心叵测,罔顾香港市民宝贵生命,完全是在疫战中开倒车,削弱全民抗疫士气,只会扰乱抗疫大局。

  姚志胜认为,香港疫情十万火急,需要快速高效的抗疫措施。在中央支持下,特区政府不应再瞻前顾后,而是要跳出传统思维框框,要切实“动员一切可动员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将香港资源与内地资源充分结合,不囿于既有政策思维、事事瞻前顾后,才能充分发挥中央的支援作用。面对香港疫情形势不断变化发展,他认为管治团队应该打破一些常规观念:一是由“平和思维”转为“战时思维”,用果断特急的态度统一调动指挥抗疫;二是打破公私营和官民观念,排除隔阂,将香港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所有资源和人力能征用都要征用到抗疫上去;三是要打破畏难观念及早部署,争取创设条件,全民检测能早做就早做;四是内地有很多成功经验,政府应该多所借鉴,不应拘泥于“你我”之别。   以下是专访全文:

  中评社记者:随着第五波疫情发展形势越来越严重,香港社会关于“动态清零”和“与病毒共存”之间的争辩再度延烧,甚至出现撕裂状态。您如何看待“与病毒共存”的论调?您认为,香港应该如何解决在“动态清零”上行动与目标不一致的问题?

  姚志胜:不少传染病专家警告,病毒变异方向不从人愿,杀伤力不一定因传播力增加及普及而弱化,香港亦不能承受因“与病毒共存”而令每日可能有数以百计生命被夺去的代价。香港第五波疫情的现实充分说明,“与病毒共存”根本此路不通,坚持“动态清零”才最符合香港民意和根本利益。

  抗疫取决于科学,专业界可以讨论,但西方势力与香港的反中乱港分子鼓吹煽动所谓“与病毒共存”,将抗疫政治化,居心叵测,罔顾香港市民宝贵生命,完全是在疫战中开倒车,削弱全民抗疫士气,只会扰乱抗疫大局。

 要解决在“动态清零”上行动与目标不一致的问题,特区政府必须向市民大众说明清楚“动态清零”的原理、目标和方法,配以强力措施落实“清零”政策。只要市民正确理解何谓“动态清零”,自能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自觉配合政府的防疫目标。相关专家亦需多做解说工作,说明“与病毒共存”不适合香港、不能贸然照抄照搬西方做法。另外,社会必须提高警剔,不受一些别有用心的抗疫政治化言论干扰,坚定与特区政府一道形成全社会的“清零”力量。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如果香港疫情继续急速恶化难以控制,将对香港经济、社会乃至政治的稳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姚志胜:按照目前情况,如果第五波疫情继续恶化,必然对香港的经济活动构成新一轮压力,打击经济气氛,内地活水仍受制约,香港经贸形势固然缺乏反弹动力,航空业、旅游业、零售业、饮食业等更是重灾区。今年经济表现将进入冰封状态,政府难免出现财赤,势必进一步拖累香港经济复苏。

  与此同时,许多受确诊个案影响的市民亦须暂停工作,企业劳动力下降。可以预期,疫情继续急速恶化,确诊个案更多,措施收得更紧,不仅企业倒闭潮、失业潮将随之而来并比之前几波疫情规模更大,而且市民生活作息亦会大受影响,在限聚规定下活动空间继续受到更大限制,各种交流活动被逼停摆。人心惶惶下,市民为疫情不确定性而囤积生活物品,市面会出现抢购潮。

  疫潮恶化持续,许多人感到抗疫疲劳,流露悲观负面情绪。从外国的经验可见,由于经济社会状况越来越差,民众怨气亦会越来越大,容易出现社会矛盾,对政治稳定构成风险隐患。

  中评社记者:目前香港疫情已经到达非常危机时刻,但一连串的措施都显得非常手忙脚乱。您认为,导致香港疫情发展至今最大的问题出在哪?当务之急应该解决哪些问题?您对香港抗疫工作有何意见建议?您认为应该如何尽快解决集中隔离、集中收治等问题?

  姚志胜:第五波疫情迅速爆发,令本港抗疫问题暴露无遗。一方面,香港经历2年疫情,许多设施还没有准备好,检测隔离医疗系统没有及时制定预案;另一方面,未有实施更严格的防疫法规,执法力度也不强,仅仅依托于市民的配合和个人的自觉,导致大量跨家庭的传播,疫情如海啸式爆发。

  面对严峻疫情,当务之急要解决四方面问题:一是防疫策略和方案不全面不果断,二是检测能力不足,三是医疗和隔离设施落后需求,四是执法不严,仍有人群聚集或不遵守其他防疫规定。

  对香港抗疫工作,中央的支持是香港抗疫的最大支援,我认为香港要多参考内地的抗疫成功经验,以“战时思维”打好抗疫阻击战,果断以“动态清零”目标统一指挥调度,更好发挥和调动各项资源,包括公私营资源、民间抗疫力量、各界捐助等,将内地的检测救治人力物力与本港条件高度结合,形成最大抗疫力量。同时,须尽快推动全民检测,尽快阻截传播链,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追踪,配合收紧限聚措施,严格执法,避免病毒继续扩散。

  面对医疗系统超负荷,病床及急症室爆满,政府应尽快善用其他合适室内建筑,改变设施用途,特别征用各大展览中心、医院附近的学校、体育馆等以作抗疫之用,同时以“战时速度”把相应物资调配到要集中隔离和收治的场所。   中评社记者:您认为,当前香港形势下是否应该尽快进行全民检测遏制住疫情的蔓延扩散?

  姚志胜:我非常支持当局尽快进行全民强制检测。众所周知,第五波疫情来势凶凶,疫情正在各区迅速蔓延,每日确诊个案屡破新高,累计死亡人数亦数以百计,不少市民都希望早日生活复常。根据内地实践经验,快速全民检测是截断传播链、追纵确诊个案的有效方法。香港当前面对严峻疫情,马上推动全民强检事在必行。

  现在中央全力支持香港抗疫,内地专家近日已来港商讨防疫对策,在检测人员和检测包的强力支缓下,香港检测能力亦大幅提升。香港已具备条件推行全民强检,期待本港借鉴内地全民检测的丰富经验,用好内地各项检测支缓,进行一次全民检测,及早截断传播链,阻止疫情蔓延扩散。

  中评社记者:内地在长期坚持“动态清零”下形成了一套成熟的经验,您认为,内地有哪些宝贵的抗疫经验值得香港学习借鉴?

  姚志胜:面对前所未知、突如其来的严重疫情,我们国家秉持科学精神、科学态度,把遵循科学规律贯穿到决策指挥、病患治疗、技术攻关、社会治理的抗疫全过程。中央坚定采取“清零”政策和目标,由抢建方舱医院、研发疫苗、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再到大数据追踪溯源和健康码识别、实施分区分级差异化防控,直至有序推进复工复产,并以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的“动态清零”作为今后一段时间的防疫目标,都是建基于严谨的科学态度,为战胜疫情提供坚实的科学基础和强大的科技支撑。

  新冠疫情是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传染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面临严重威胁。中央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救治生命,不遗漏一个感染者,不放弃每一位病患,费用全部由国家承担,最大程度提高了治愈率、降低了病亡率。

  内地抗疫的主要成功因素,一是策略得度,二是制度高效,三是重视科学和生命。内地抗疫经验是香港抗疫的极宝贵资源,香港在“一国两制”下,应该更好借鉴内地经验,以不放弃每一个市民生命的负责任态度,尽快组建港版方舱医院、加强推动疫苗接种、落实大规模检测、借助科技追纵病源,短期内遏止疫情恶化。今后在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最大限度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坚决防止疫情在社区持续传播,做到“动态清零”。   中评社记者:由于疫情迅速恶化,香港检疫、检测、治疗等各方面抗疫资源已到极限,香港抗疫工作陷入前所未有的被动。您如何看待中央和内地支援香港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姚志胜:本港防疫追踪、溯源的技术手段落后,医疗、检测负荷已达极限,第五波疫情已经超出香港抗疫可以应付的能力,工作陷于被动。大量确诊者因行政程序及隔离设施不足,被迫长时间滞留社区,更大大增加病毒在社区再扩散的风险。香港市民经历了五波疫情,期间疫情反复,许多人亦感到抗疫疲劳,士气低落,配合抗疫乏力。

  香港走到抗疫的最危急关头,习近平主席以“三个一切”和“两个确保”下达抗疫动员令,要求特区政府把尽快稳控疫情作为当前压倒一切的任务,中央各有关部门和地方全力支援特区政府做好防疫抗疫工作。中央今次支援香港抗疫,大力调动国家人力物力:提供百万快速检测包、调派大批人员应付每日300万检测量、援港设立“火眼实验室”、增建社区隔离和治疗设施、充分保障香港的鲜活食物、蔬菜及生活必需品的供应,等等,后续的强力支援还会陆续有来。

  中央的及时有力支援,充分对准香港的抗疫情况和需要,只要香港有求,中央必定有应,不仅为香港在抗疫十字路口明确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切实援助,更高度体现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执政为民理念,大大提振抗疫信心及士气,全面提升香港抗疫能力,创设更强救治条件,让香港抗疫化被动为主动,广大市民看到抗疫曙光,再次体现了祖国始终是香港最坚强后盾的重要意义。

  中评社记者:抗疫是香港头等大事,也是香港当前最大的政治。有舆论也担心香港管治团队长期的执行力和配合度等问题会再次延误采取必要措施,您认为香港特区政府应该如何把握住中央支援的宝贵机会?面对香港疫情形势不断变化发展,您认为管治团队应该打破哪些常规观念?当前香港的形势是否已经到了应该使用紧急法的地步?

  姚志胜:香港疫情十万火急,需要快速高效的抗疫措施。在中央支持下,特区政府不应再瞻前顾后,而是要跳出传统思维框框,要切实“动员一切可动员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将香港资源与内地资源充分结合,不囿于既有政策思维、事事瞻前顾后,才能充分发挥中央的支援作用。

  面对香港疫情形势不断变化发展,我认为管治团队应该打破一些常规观念:一是由“平和思维”转为“战时思维”,用果断特急的态度统一调动指挥抗疫;二是打破公私营和官民观念,排除隔阂,将香港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所有资源和人力能征用都要征用到抗疫上去;三是要打破畏难观念及早部署,争取创设条件,全民检测能早做就早做;四是内地有很多成功经验,政府应该多所借鉴,不应拘泥于“你我”之别。

  在“动员一切可动员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的抗疫原则下,包括紧急法在内的任何措施,只要能有利高效遏止疫情,都要尽快使用。事实上,香港法律已为香港在紧急状态下“开绿灯”,包括让内地医护来港协助救治。为尽快落实救急扶危抗疫大任务,特区政府应随时准备使用紧急法,为抗疫行动排除障碍。   中评社记者:抗疫是一项全面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您认为,香港爱国爱港团体在协助抗疫方面,可以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姚志胜:香港的爱国爱港团体是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中坚力量,多年耕耘地区,深入社区,服务市民,广泛团结香港社会,促进两地血肉亲情。过去发生重大事故,爱国爱港社团都义无反顾站在第一线支援香港市民和内地同胞,出资出力,救急扶危。之前几波疫情,爱国爱港社团已就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大批派发予市民。今波抗疫,爱国爱港社团同样坚持理念,以服务香港社会的高度责任感,义不容辞参与各项抗疫工作。

  在人力上,爱国爱港团体拥有大批会员和广泛社会网络,可以广泛动员,组织义工队支援抗疫;在物资上,可以在各行各业各阶层发动捐物捐资行动,集中抗疫资源;在检测和接种上,可以和医疗机构合作,分担政府的抗疫工作。组织义工、捐物捐资、推动检测、加快接种、宣传防疫信息,透过这些抗疫系列工作,爱国爱港团体可以深入社会各界别阶层,张罗所有可以动员的资源和力量,投入到抗疫工作上来,为香港群众提供实质性帮助。

  近日,我们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在四出寻求货源后,购得1万多套新冠病毒快速检测剂盒,准备捐赠予有需要的机构和市民。作为爱国爱港团体,香港统促总会坚定与市民大众共同抗疫,是次捐赠快速检测剂盒为行动的一部份,旨在回应市民日益增加的自我检测需求,以协助社区切断隐形传播链。我们坚信,在祖国的强大支援下,香港社会各界凝聚同心抗疫的强大力量,全力支持特区政府担当好疫情防控的主体责任,自觉配合特区政府各项防疫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第五波新冠疫情,香港社会定能早日复常。

  中评社记者:有西方媒体和香港一些人开始干扰香港抗疫工作,尤其是污名化中央的支援,暗示中央支援抗疫是干预香港运作,声称“一国两制”名存实亡。您如何看待这样的声音?

  姚志胜:香港疫情情势危急,期待中央援港抗疫已是香港社会最大共识。中央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调动各项资源助港抗疫,保障香港市民生命健康安全,香港社会共鸣至深。某些别有用心的外国媒体、香港的反中乱港分子一直将抹黑中央支持香港、离间港人和中央关系,视为遏止、打压中国发展的一种手段,在香港面对疫情危急关头,仍将防疫政治化,把“中央支持抗疫”污名化为“干预香港运作”、扭曲为“‘一国两制’名存实亡”,为香港抗疫制造障碍。这种无视香港市民生命,干扰中央支援的声音,泯灭良知、冷血之极,全无底线可言。香港社会必须看清形势,团结抗疫,对于这种外媒声音,必须提高警惕,坚定信念,不受干扰。

姚志胜(来源:中评社资料图)

  中评社香港2月23日电(记者林艳)香港疫情形势急速加剧恶化,昨日新增本地确诊个案6211宗,初步确诊9369宗,有分析称预料下个月初每日确诊数可达18.3万。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香港总会会长姚志胜日前接受中评社记者专访就第五波疫情对香港社会影响、当前香港存在的抗疫问题及应对解决之策、管治团队如何打破抗疫常规观念、爱国爱港力量如何发挥作用、如何看待西方媒体污名化中央抗疫等一系列问题作出详细解答。

  姚志胜表示,如果第五波疫情继续恶化,必然对香港的经济活动构成新一轮压力,打击经济气氛,内地活水仍受制约,香港经贸形势固然缺乏反弹动力。今年经济表现将进入冰封状态,政府难免出现财赤,势必进一步拖累香港经济复苏。同时,他也指出,疫潮恶化持续,许多人感到抗疫疲劳,流露悲观负面情绪。从外国的经验可见,由于经济社会状况越来越差,民众怨气亦会越来越大,容易出现社会矛盾,对政治稳定构成风险隐患。

  姚志胜指出,香港第五波疫情的现实充分说明,“与病毒共存”根本此路不通,坚持“动态清零”才最符合香港民意和根本利益。西方势力与香港的反中乱港分子鼓吹煽动所谓“与病毒共存”,将抗疫政治化,居心叵测,罔顾香港市民宝贵生命,完全是在疫战中开倒车,削弱全民抗疫士气,只会扰乱抗疫大局。

  姚志胜认为,香港疫情十万火急,需要快速高效的抗疫措施。在中央支持下,特区政府不应再瞻前顾后,而是要跳出传统思维框框,要切实“动员一切可动员力量”、“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将香港资源与内地资源充分结合,不囿于既有政策思维、事事瞻前顾后,才能充分发挥中央的支援作用。面对香港疫情形势不断变化发展,他认为管治团队应该打破一些常规观念:一是由“平和思维”转为“战时思维”,用果断特急的态度统一调动指挥抗疫;二是打破公私营和官民观念,排除隔阂,将香港社会视为一个整体,所有资源和人力能征用都要征用到抗疫上去;三是要打破畏难观念及早部署,争取创设条件,全民检测能早做就早做;四是内地有很多成功经验,政府应该多所借鉴,不应拘泥于“你我”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