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非吾所有 一毫莫取
有不越雷池半步的清醒,才能守住拒腐防变的底线。“白袍点墨,终不可湔”,迈出半步,就可能成为全线失守的开端。明朝弘治年间,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曾对新任御史张瀚谈起自己前一日乘轿遇雨时的见闻,道有位穿新鞋的轿夫,为避免弄脏鞋一路小心循着乾净地方落脚,后来一不小心踩在泥里,此后便不再顾惜,什么地方都会踩了。“居身之道,亦犹是耳。倘一失足,将无所不至矣!”王廷相用这个浅显又意味深长的故事,教育新任御史要有底线思维,严以律己、慎初慎微。
守底线,归根结底是要时刻保持一颗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敬畏之心。“不矜细行,终累大德。”今天收一盒烟、一瓶酒,明天就可能收钱财和车房,只有时刻告诫自己慎小事拘小节,才能避免陷入违纪违法的深渊。明朝中期,名臣王恕为官刚正清廉,在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小事小节上有着鲜明的立场和坚定的态度,绝不随波逐流。与家人一同外出时,当地驿吏请他同家人一起入住公家驿站,王恕断然拒绝,他认为为朝廷官员所设的驿站,让家人同住是以公谋私。赴外地上任,他从不带仆人,行李只有一个竹筐、几件布衣,别人不解,他说:“欲携家僮随行,恐致子民嗟怨,是以不恤衰老,单身自来。意在洁己奉公,岂肯纵人坏事。”百姓对此由衷称赞。小事小节事关大是大非,小事不慎小节不拘,不正之风便会滋生,只有常怀律己之心,从细微处做到不逾矩,才能筑牢防线、坚守底线、不碰红线。
“见小利,不能立大功;存私心,不能谋公事。”党员干部要牢记清廉是福、贪欲是祸,从小事小节上守起,正心明道、怀德自重,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内无妄思保证外无妄动,永葆清廉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