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多家媒体称北京冬奥留下辉煌一笔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中评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张爽)北京2022年冬奥会21日圆满闭幕,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过去16天,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刷新了2项世界纪录和17项冬奥会纪录。多家媒体昨日就此发表社论、社评、快评,指出作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中国完美履行了冬奥承诺,北京注定将为奥林匹克运动镌刻下历史性辉煌一笔。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竞争拼搏、和平友爱,为疫情肆虐、民粹横行的冰冷世界,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与温暖的阳光。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在刚刚过去的16天里,北京,既古老又现代的国际化都市,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再次为世界奉献了一届令人难忘的奥运盛会,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再次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传奇。

 《人民日报》社论说,让我们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团结应对国际社会共同挑战。面对人类遭遇的各种难题,奥林匹克运动为推动全球共克时艰、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当前,疫情仍在肆虐,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国际社会应当“更团结”。实践充分证明,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各国唯有团结一心、携手合作,一起向未来,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前进道路上,我们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让我们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持续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全球发展进程正在遭受严重冲击,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但不论风吹雨打,人类总是要向前走的。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促进现有发展合作机制协同增效,促进全球均衡发展。前进道路上,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央视快评指出,在北京冬奥会闭幕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代表国际奥委会,向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奖杯,对中国人民支持北京2022年冬奥会表示感谢。作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中国完美履行了冬奥承诺,北京注定将为奥林匹克运动镌刻下历史性辉煌一笔。

 央视快评称,此时的中国,大地回暖,春风浩荡。“一起向未来!”不仅仅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也必将成为全世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强音。正如习近平主席生动诠释的那样:“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面对全球性的紧迫挑战、矛盾冲突,北京冬奥会以体育的力量将五洲四海的人们团结在五环旗下,向世界发出命运与共、和衷共济的热切呼唤,充分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也为各国人民战胜困难、实现梦想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举奋斗之旗、聚团结之火、燃未来之灯,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中评社发表社评称,“绿色、清洁”的北京冬奥会在世界瞩目中落下帷幕,中国选手以全面超越以往各届冬奥会的参赛成绩,引燃大量中国民众对冰雪运动的激情;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竞争拼搏、和平友爱,更为疫情肆虐、民粹横行的冰冷世界,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与温暖的阳光。
  
 中评社社评指出,不仅如此,北京冬奥会堪称历来对“安全”要求最高、投入最大的冬奥会,中国领导人能够在全球疫情如此险峻的情况下严谨评估、周密安排,中国能够信守承诺并准时、安全、优质地举办了这个规模宏大的冰雪盛会,充分展现了民族文化的特质、科技进步的力量与国家治理的能力。

 中评社社评认为,中国在疫情肆虐的严冬,顶住一些秉持民粹和冷战思维的多国政客及其政府对北京冬奥会的无理指责与粗暴干涉,以极大的热诚欢迎来自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选手欢聚一堂,充分展现了开放进取、宽厚包容的中国,坚决抵御逆全球化思潮,锐意为当今世界塑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崇高理念,衷心希望“环球同此凉热”。

 文汇报社评指出,中国以高标准防疫措施、科学的闭环管理,有效保障了冬奥运动员健康和赛事的运行,让世界各国冰雪运动员在疫情严峻中一圆冬奥梦,给疫下世界带来欢乐力量,更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对奥运的巨大热情、看到了中国的和平美好。中国搭建了冰雪英雄竞技的顶级舞台,更架起了中华文明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的美好桥梁,北京冬奥会的成功启示世界,团结共进、齐心向未来的世界更美好。

 文汇报社评表示,历时17天的北京冬奥会昨日闭幕,这是迄今收视率最高的一届冬奥会,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低碳奥运会,中国兑现了举办一届“简约、安全、精彩”奥运会的庄严承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在向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奖杯时所说:“如果没有中国人民的支持,北京2022年冬奥会不可能达到如此出色的水平。即使是在闭环中,我们也感受到了中国人民的支持。”

 文汇报社评指出,北京冬奥更是文化交融、团结共进、“一起向未来”的胜利。北京是世界上第一个“双奥”之城,北京把夏奥会与冬奥会结合起来,更搭建其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平台,外国运动员兴致勃勃地跟着人工智能学打太极,中华美食更受到各国运动员追捧,中国文化、中国美食、中国人民的热情,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友爱、智慧和能力。

国家主席习近平出席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中评社北京2月22日电(记者张爽)北京2022年冬奥会21日圆满闭幕,北京成为历史上首座“双奥之城”。过去16天,来自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名运动员奋力拼搏、挑战极限、超越自我,刷新了2项世界纪录和17项冬奥会纪录。多家媒体昨日就此发表社论、社评、快评,指出作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中国完美履行了冬奥承诺,北京注定将为奥林匹克运动镌刻下历史性辉煌一笔。各国各地区运动员在赛场上表现出来的竞争拼搏、和平友爱,为疫情肆虐、民粹横行的冰冷世界,带来了生命的活力与温暖的阳光。

 《人民日报》发表社论称,在刚刚过去的16天里,北京,既古老又现代的国际化都市,全球首个“双奥之城”,再次为世界奉献了一届令人难忘的奥运盛会,再次向世人展现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力量,再次书写了奥林匹克运动新的传奇。

 《人民日报》社论说,让我们弘扬奥林匹克运动精神,团结应对国际社会共同挑战。面对人类遭遇的各种难题,奥林匹克运动为推动全球共克时艰、团结合作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当前,疫情仍在肆虐,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奥林匹克运动倡导的“更团结”正是当今时代最需要的,国际社会应当“更团结”。实践充分证明,小船经不起风浪,巨舰才能顶住惊涛骇浪,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各国唯有团结一心、携手合作,一起向未来,才能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前进道路上,我们要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维护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共同建设和谐合作的国际大家庭。

 《人民日报》社论指出,让我们践行奥林匹克运动宗旨,持续推动人类进步事业。奥林匹克运动的目标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全球发展进程正在遭受严重冲击,人类发展指数30年来首次下降。但不论风吹雨打,人类总是要向前走的。不论遇到什么困难,我们都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促进发展、保障民生置于全球宏观政策的突出位置,促进现有发展合作机制协同增效,促进全球均衡发展。前进道路上,我们要顺应时代潮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促进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央视快评指出,在北京冬奥会闭幕之际,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代表国际奥委会,向中国人民颁发奥林匹克奖杯,对中国人民支持北京2022年冬奥会表示感谢。作为世界上首个既举办过夏奥会又举办冬奥会的“双奥之城”,中国完美履行了冬奥承诺,北京注定将为奥林匹克运动镌刻下历史性辉煌一笔。

 央视快评称,此时的中国,大地回暖,春风浩荡。“一起向未来!”不仅仅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主题口号,也必将成为全世界携手共创美好未来的时代强音。正如习近平主席生动诠释的那样:“世界各国与其在190多条小船上,不如同在一条大船上,共同拥有更美好未来。”面对全球性的紧迫挑战、矛盾冲突,北京冬奥会以体育的力量将五洲四海的人们团结在五环旗下,向世界发出命运与共、和衷共济的热切呼唤,充分彰显了一个负责任大国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担当,也为各国人民战胜困难、实现梦想注入了新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举奋斗之旗、聚团结之火、燃未来之灯,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