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注水”现状咋破好?

  中评社北京4月8日电/据新华社报道,随着少儿图书行业的快速发展,不少书店的“童书角”已成了“热门区”。然而,虽然童书品种繁多、琳琅满目,但翻开有些书的内页,也能发现一些问题。有的确是经典,但显得滞后于时代;有的虽是“新曲”,质量却不尽如人意。对读者而言,虽然可选择的范围更广,但有时候想挑几本内容亮眼、孩子爱读的高质量童书仍会犯愁。

  上架童书千千万,选本好书仍犯难

  近年来,不少家长为了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花心思、斥重金选购儿童读物。然而,虽然“上架”的少儿书籍令人眼花缭乱,很多家长却“吐槽”称买本好书并不容易。

  ——“老生常谈”多,原创新作少。近日记者探访一家大型连锁书店看到,不少童书外观设计精致,内容却大同小异。记者随机在店内选取十本童话故事集统计发现,灰姑娘在10本书内出现7次,睡美人、白雪公主分别出现6次,三只小猪、青蛙王子、金斧头银斧头、拇指姑娘等故事出现3次以上,“查重率”较高。

  “我们也会到一些大型图书博览会现场采购童书,然而这项工作并非易事。去年我们在一场博览会现场待了两三天专门采购少儿新书,但收获寥寥。”天津图书馆(天津市少年儿童图书馆)采访编目部主任张凌云说,确实感到原创优质少儿读物不足,离满足孩子的高质量阅读需求还有差距。

  ——单价增长快,品质提升慢。行业分析数据显示,2020年上半年少年儿童读物平均单册定价达37.05元。虽然价格趋涨,一些童书质量却没提高——2021年国家新闻出版署组织开展的图书“质量管理2021”专项工作共组织抽查了300种图书,经审核认定其中62种图书差错率超过万分之一,不少为2020年以来出版的少儿图书。

  除编校差错外,也有少部分“问题童书”仍在销售。记者在某图书销售网站上看到,一本恐怖神话小说多次出现在“童书”搜索分类下,明显不适合儿童阅读;在一家书店8-12岁儿童的阅读推荐区,一些“封建糟粕”片段仍保留在书中。

  ——知识含量高,阅读趣味低。多位家长表示,一些少儿科普书籍虽然知识丰富,但缺乏故事性、趣味性,“有时自己看了都犯困。”“孩子对故事类的书籍还能读下去,但家里买的科普书基本上都在‘吃灰’,孩子总是看几页就放下,有些甚至翻都不翻。”北京“宝妈”钱女士说。

  “一些少儿科普读物的内容让孩子很难有兴趣阅读。如果知识科普类读物能融入更多生动创新的内容,孩子自主阅读的意愿会更强。”明天出版社社长傅大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