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香港社会恐慌情绪受抑制

图1 “第五波疫情”失控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疫负面情绪以及对内地援港抗疫正面情绪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2月21日电/香港已经连续5天单日新增和初步确诊数合计破万,疫情仍处于失控状态,但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数据观测,发现两个重要讯号:一是随着危重病人暴增、公立医疗系统崩溃尤其是儿童病亡案例的发生,港人原本对“奥密克戎(Omicron)”的轻忽情绪终于收敛,开始严肃看待疫情;二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地各方面支援力量迅速到位、快速见效,香港各界“行动力”的能见度明显上升,“国家队”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了极度恐慌的社会集体情绪,开始提振港人一度失落的正面情绪!

  如图1所示,随着农历新年后“第五波疫情”的快速扩散,港人涉疫中的负面情绪出现了大幅波动。先是全港疫情恶化、跨境司机染疫导致菜价飙升,触发民生物资抢购潮,尽管当时仍有不少市民对西方灌输的奥密克戎的所谓“轻症”谣言深信不疑、不以为意,但民生不稳已经造成第一波焦虑情绪峰值。

  没想到更严重的还在后面,香港医疗体系的检测爆满、自检乱象、病患挤兑接踵而至。国务院港澳办首次就“第五波疫情”发声、内地“火眼实验室”快速在港搭建、港府高层赴深圳与内地对接等积极动向,虽然催生港人对内地援港抗疫正面情绪的第一波峰值,但涉疫负面情绪仍在四处弥漫,特别是社交媒体一度出现“港府不配合中央”传言,更一度挫伤港人信心和期待。首宗儿童染疫病亡发生、长者躺卧院外露天寒风的照片,如同一颗又一颗“震撼弹”冲击全社会的底线。社会集体的恐慌情绪开始飙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成为港人的最强烈呼声。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成为“第五波疫情”下香港社会民心的转折点。习总书记指示见报当日,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援港抗疫的正面情绪,就一举创下本轮疫情以来的新高。此后中央及内地各部门闻令而动,从增强检测、建设方舱、保障物资等四面八方驰援香港:精通粤语和英文的首批“80后”专家抵港、内地核酸检测车在石硖尾屋邨立即运作、供港新鲜蔬菜的水路新干线投入使用、内地援建检疫设施动工、香港各行各业“有力出力”服务防疫大局,等等,数据显示,短短3天时间,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援港抗疫的正面情绪翻番、信心倍增。完全可以说,香港社会仍处在焦虑不安的社会情绪当中,但是,极度恐慌的情绪已经开始被抑制。
 

图2 今年以来香港涉疫舆情中关于危重、死亡病例的关注度及负面情绪占比(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3 近期香港亲子类话题网络论坛涉疫苗声量和点击数按日变化(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另一个算得上对稳控疫情的“好消息”,是绝大部分港人终于严肃认识到“奥密克戎”疫情的危险性,不再轻忽、怠慢视之。如图2所示,近期危重乃至死亡案例的密集出现,并从老人、小孩扩展至各个年龄段,港人的关注度飙升,负面情绪占比也同步上涨。尤其是两名5岁以下儿童不治身亡的消息,彻底颠覆了近半年来香港社会流行的“毒性低、像流感”的片面认知,也令大量家中有小孩的中青年人大感紧张,亲子主题网络论坛涉疫苗相关内容数量暴增,低龄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自2月15日正式开放以来相当火爆,短短3天内该年龄段第一针接种率就达到15%。

图4 今年2月以来香港公立医院急诊室等候时间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图5 新冠疫情爆发至今2年来香港社交媒体涉疫叮嘱、提醒用语的声量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与此同时,香港公立医疗资源的挤兑、崩溃及其带来的惨剧,给了那些曾经对疫情不以为意的港人一个深刻的教训。如图4所示,由于政府防疫应急体制的空白,疫情指数级的扩散成为压垮公立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除了有上万确诊与自测阳性者等待入院外,院址周边疫情较重的明爱、广华等医院,曾连续多日出现大批病人躺在露天等待复检,长者以锡箔纸御寒甚至患上低温症等场景,令港人悲愤交加,除了痛批特区政府罔顾人命、怒指私家医院袖手旁观以外,更出现“香港是第三世界”的哀叹。受此影响,如图5所示,港人之间在社交媒体的相互提醒、叮嘱,在“沉寂”了整整一年之后,终于在最近2周内反弹至两年前疫情爆发初期的水平,可见港人的态度已经发生明显转变。这个转变虽然来得太晚、代价太惨痛,但这仍然对社会上下一心、共同抗疫、挽救危局是有利的。

图6 香港抗击第五波疫情得到“国家队”支持后网民主要诉求关注度分布(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疫情尚未见顶,香港本地抗疫资源仍有不少缺位、待到位的问题和困难,这也使得港人更加关注“国家队”在香港的一言一行,对内地如何更好援港抗疫的主要诉求进一步凝聚、明确。如图6所示,占比最高的是提高检测能力及协助香港进行全民检测,不少网民对内地支援检测的力量充满信心,但仍对港府能否一鼓作气做好全民检测执行工作仍信心不足,尤其是对“黑户”和少数族裔是否配合检测怀有强烈疑虑。港人另一个诉求集中在收治环节,不少市民直斥港府改装酒店、场馆作为隔离治疗设施的效率仍然太慢,又对内地医护始终未能在第一线协助参与治疗而不解,普遍认为只有“国家队”出手相救,香港散落在社区的上万名患者才能得到及时救治,才能遏止更多病亡惨剧发生。   中评智库认为,在中央领导人以及内地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下,香港防疫形势终于迎来了转机,港人的心态也出现了重要转折。中评智库大数据长期以来监测香港疫情对民心民意的影响,去年10月开始针对可能到来的“第五波”疫情不断发出警讯,内容包括“不要拿与病毒共存来说事”、“港府防疫负面情绪今最高”、“香港疫情沦陷几成定局”等等,通过数据分析反映香港市民反对与病毒共存的主流意见,指出特区政府必须以最大的政治来认知抗疫的重要性。因为我们深知,疫情话题在香港绝非一般的公共卫生话题,在政治化情绪犹存香港,疫情就是政治,疫情就在不断考验“爱国者治港”的能力与执行力!因此,我们希望香港特区政府要懂得抗疫是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必须切实负起主体责任,做到三个“一切”和两个“确保”,必须对内地专家的指导意见“照单全收”并不折不扣地执行到位。抗击疫情最宝贵的是信心,最重要的是团结,最迫切的是行动!危难关头,切忌敷衍、作秀,唯有服从大局、立即行动,香港全体市民才会真正看到“爱国者治港”的底色和本色,社会情绪才能恢复正常!

 (记者:徐文森 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宋漾心)

图1 “第五波疫情”失控以来香港社交媒体涉疫负面情绪以及对内地援港抗疫正面情绪变化情况(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制图)

  中评社香港2月21日电/香港已经连续5天单日新增和初步确诊数合计破万,疫情仍处于失控状态,但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数据观测,发现两个重要讯号:一是随着危重病人暴增、公立医疗系统崩溃尤其是儿童病亡案例的发生,港人原本对“奥密克戎(Omicron)”的轻忽情绪终于收敛,开始严肃看待疫情;二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地各方面支援力量迅速到位、快速见效,香港各界“行动力”的能见度明显上升,“国家队”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了极度恐慌的社会集体情绪,开始提振港人一度失落的正面情绪!

  如图1所示,随着农历新年后“第五波疫情”的快速扩散,港人涉疫中的负面情绪出现了大幅波动。先是全港疫情恶化、跨境司机染疫导致菜价飙升,触发民生物资抢购潮,尽管当时仍有不少市民对西方灌输的奥密克戎的所谓“轻症”谣言深信不疑、不以为意,但民生不稳已经造成第一波焦虑情绪峰值。

  没想到更严重的还在后面,香港医疗体系的检测爆满、自检乱象、病患挤兑接踵而至。国务院港澳办首次就“第五波疫情”发声、内地“火眼实验室”快速在港搭建、港府高层赴深圳与内地对接等积极动向,虽然催生港人对内地援港抗疫正面情绪的第一波峰值,但涉疫负面情绪仍在四处弥漫,特别是社交媒体一度出现“港府不配合中央”传言,更一度挫伤港人信心和期待。首宗儿童染疫病亡发生、长者躺卧院外露天寒风的照片,如同一颗又一颗“震撼弹”冲击全社会的底线。社会集体的恐慌情绪开始飙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成为港人的最强烈呼声。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成为“第五波疫情”下香港社会民心的转折点。习总书记指示见报当日,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援港抗疫的正面情绪,就一举创下本轮疫情以来的新高。此后中央及内地各部门闻令而动,从增强检测、建设方舱、保障物资等四面八方驰援香港:精通粤语和英文的首批“80后”专家抵港、内地核酸检测车在石硖尾屋邨立即运作、供港新鲜蔬菜的水路新干线投入使用、内地援建检疫设施动工、香港各行各业“有力出力”服务防疫大局,等等,数据显示,短短3天时间,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援港抗疫的正面情绪翻番、信心倍增。完全可以说,香港社会仍处在焦虑不安的社会情绪当中,但是,极度恐慌的情绪已经开始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