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数据:香港社会恐慌情绪受抑制
中评社香港2月21日电/香港已经连续5天单日新增和初步确诊数合计破万,疫情仍处于失控状态,但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数据观测,发现两个重要讯号:一是随着危重病人暴增、公立医疗系统崩溃尤其是儿童病亡案例的发生,港人原本对“奥密克戎(Omicron)”的轻忽情绪终于收敛,开始严肃看待疫情;二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地各方面支援力量迅速到位、快速见效,香港各界“行动力”的能见度明显上升,“国家队”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了极度恐慌的社会集体情绪,开始提振港人一度失落的正面情绪!
如图1所示,随着农历新年后“第五波疫情”的快速扩散,港人涉疫中的负面情绪出现了大幅波动。先是全港疫情恶化、跨境司机染疫导致菜价飙升,触发民生物资抢购潮,尽管当时仍有不少市民对西方灌输的奥密克戎的所谓“轻症”谣言深信不疑、不以为意,但民生不稳已经造成第一波焦虑情绪峰值。
没想到更严重的还在后面,香港医疗体系的检测爆满、自检乱象、病患挤兑接踵而至。国务院港澳办首次就“第五波疫情”发声、内地“火眼实验室”快速在港搭建、港府高层赴深圳与内地对接等积极动向,虽然催生港人对内地援港抗疫正面情绪的第一波峰值,但涉疫负面情绪仍在四处弥漫,特别是社交媒体一度出现“港府不配合中央”传言,更一度挫伤港人信心和期待。首宗儿童染疫病亡发生、长者躺卧院外露天寒风的照片,如同一颗又一颗“震撼弹”冲击全社会的底线。社会集体的恐慌情绪开始飙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成为港人的最强烈呼声。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成为“第五波疫情”下香港社会民心的转折点。习总书记指示见报当日,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援港抗疫的正面情绪,就一举创下本轮疫情以来的新高。此后中央及内地各部门闻令而动,从增强检测、建设方舱、保障物资等四面八方驰援香港:精通粤语和英文的首批“80后”专家抵港、内地核酸检测车在石硖尾屋邨立即运作、供港新鲜蔬菜的水路新干线投入使用、内地援建检疫设施动工、香港各行各业“有力出力”服务防疫大局,等等,数据显示,短短3天时间,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援港抗疫的正面情绪翻番、信心倍增。完全可以说,香港社会仍处在焦虑不安的社会情绪当中,但是,极度恐慌的情绪已经开始被抑制。
另一个算得上对稳控疫情的“好消息”,是绝大部分港人终于严肃认识到“奥密克戎”疫情的危险性,不再轻忽、怠慢视之。如图2所示,近期危重乃至死亡案例的密集出现,并从老人、小孩扩展至各个年龄段,港人的关注度飙升,负面情绪占比也同步上涨。尤其是两名5岁以下儿童不治身亡的消息,彻底颠覆了近半年来香港社会流行的“毒性低、像流感”的片面认知,也令大量家中有小孩的中青年人大感紧张,亲子主题网络论坛涉疫苗相关内容数量暴增,低龄儿童的疫苗接种情况自2月15日正式开放以来相当火爆,短短3天内该年龄段第一针接种率就达到15%。
与此同时,香港公立医疗资源的挤兑、崩溃及其带来的惨剧,给了那些曾经对疫情不以为意的港人一个深刻的教训。如图4所示,由于政府防疫应急体制的空白,疫情指数级的扩散成为压垮公立医院的最后一根稻草。除了有上万确诊与自测阳性者等待入院外,院址周边疫情较重的明爱、广华等医院,曾连续多日出现大批病人躺在露天等待复检,长者以锡箔纸御寒甚至患上低温症等场景,令港人悲愤交加,除了痛批特区政府罔顾人命、怒指私家医院袖手旁观以外,更出现“香港是第三世界”的哀叹。受此影响,如图5所示,港人之间在社交媒体的相互提醒、叮嘱,在“沉寂”了整整一年之后,终于在最近2周内反弹至两年前疫情爆发初期的水平,可见港人的态度已经发生明显转变。这个转变虽然来得太晚、代价太惨痛,但这仍然对社会上下一心、共同抗疫、挽救危局是有利的。
疫情尚未见顶,香港本地抗疫资源仍有不少缺位、待到位的问题和困难,这也使得港人更加关注“国家队”在香港的一言一行,对内地如何更好援港抗疫的主要诉求进一步凝聚、明确。如图6所示,占比最高的是提高检测能力及协助香港进行全民检测,不少网民对内地支援检测的力量充满信心,但仍对港府能否一鼓作气做好全民检测执行工作仍信心不足,尤其是对“黑户”和少数族裔是否配合检测怀有强烈疑虑。港人另一个诉求集中在收治环节,不少市民直斥港府改装酒店、场馆作为隔离治疗设施的效率仍然太慢,又对内地医护始终未能在第一线协助参与治疗而不解,普遍认为只有“国家队”出手相救,香港散落在社区的上万名患者才能得到及时救治,才能遏止更多病亡惨剧发生。
(记者:徐文森 何诚;分析师:舒晓叶;工程师:连港东;研究员:宋漾心)
中评社香港2月21日电/香港已经连续5天单日新增和初步确诊数合计破万,疫情仍处于失控状态,但中评智库大数据中心经过数据观测,发现两个重要讯号:一是随着危重病人暴增、公立医疗系统崩溃尤其是儿童病亡案例的发生,港人原本对“奥密克戎(Omicron)”的轻忽情绪终于收敛,开始严肃看待疫情;二是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地各方面支援力量迅速到位、快速见效,香港各界“行动力”的能见度明显上升,“国家队”的到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住了极度恐慌的社会集体情绪,开始提振港人一度失落的正面情绪!
如图1所示,随着农历新年后“第五波疫情”的快速扩散,港人涉疫中的负面情绪出现了大幅波动。先是全港疫情恶化、跨境司机染疫导致菜价飙升,触发民生物资抢购潮,尽管当时仍有不少市民对西方灌输的奥密克戎的所谓“轻症”谣言深信不疑、不以为意,但民生不稳已经造成第一波焦虑情绪峰值。
没想到更严重的还在后面,香港医疗体系的检测爆满、自检乱象、病患挤兑接踵而至。国务院港澳办首次就“第五波疫情”发声、内地“火眼实验室”快速在港搭建、港府高层赴深圳与内地对接等积极动向,虽然催生港人对内地援港抗疫正面情绪的第一波峰值,但涉疫负面情绪仍在四处弥漫,特别是社交媒体一度出现“港府不配合中央”传言,更一度挫伤港人信心和期待。首宗儿童染疫病亡发生、长者躺卧院外露天寒风的照片,如同一颗又一颗“震撼弹”冲击全社会的底线。社会集体的恐慌情绪开始飙升。“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成为港人的最强烈呼声。
正所谓“信心比黄金还要珍贵”。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成为“第五波疫情”下香港社会民心的转折点。习总书记指示见报当日,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援港抗疫的正面情绪,就一举创下本轮疫情以来的新高。此后中央及内地各部门闻令而动,从增强检测、建设方舱、保障物资等四面八方驰援香港:精通粤语和英文的首批“80后”专家抵港、内地核酸检测车在石硖尾屋邨立即运作、供港新鲜蔬菜的水路新干线投入使用、内地援建检疫设施动工、香港各行各业“有力出力”服务防疫大局,等等,数据显示,短短3天时间,香港社交媒体对内地援港抗疫的正面情绪翻番、信心倍增。完全可以说,香港社会仍处在焦虑不安的社会情绪当中,但是,极度恐慌的情绪已经开始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