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气行业稳步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广袤的东北平原到辽阔的黄河三角洲,再到浩瀚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增储上产的背后,是石油人“我为祖国献石油”的接力奋斗,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顽强拼搏,迎风雪,战风沙,立井架,把井打,让“能源的饭碗必须端在自己手里”。
从只有头发丝直径1/500宽的缝隙里找油,实现非常规石油资源勘探新突破
“大家再琢磨琢磨,不同油层的参数有什么差异,对产量有什么影响。”在大庆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的一间实验室里,非常规石油研究部署项目经理部经理张金友和团队热烈讨论。
储量是油田的根基。大庆油田曾连续27年实现5000万吨以上高产稳产,但高峰过后,石油还能从哪儿来?大家将目光瞄向了非常规石油。
大庆油田的非常规石油属于陆相泥级非常规石油,黏土矿物含量高达35%以上,岩石孔隙度低、渗透性差,曾被国外地质学家认为基本不可能储油。
2018年底开始,张金友仿佛在温度不到零摄氏度的岩心库里生了根。张金友和同事将上百斤的岩心从库房架子上搬下,再用刷子蘸着冷水细细清洗,蹲着观察岩心的沉积纹理、裂缝特征等,“将水滴在岩心上,如果含油量高,便会呈现水珠状。”
分析了近5000米岩心、3000多张微观样品照片,光描述岩心特征的记录本就有半米多厚,张金友和团队终于在只有头发丝直径1/500宽的缝隙中找到了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