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上海最大社区:战“疫”守“沪”的底气
最近几天,上海康城已经进行了多轮防控疫情核酸检测,每次都把数万人组织地井井有条。
这样的康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这座诞生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的楼盘,曾经的“名声在外”,群租泛滥、窃案频发。从乱到治,面对战疫大考,康城已经、正在和将要做什么?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康城社区。
迎“大考”的底气
3月29日,我们驱车走康城,只见一座醒目的法式“凯旋门”。看得出,它已经被重新整饬过,面貌颇为清爽。瀑布湾道、山林道、康城道……门下的路牌,指向四面八方。因为当初设计的原因,康城跟一般的居民小区不一样,它是一座“半开放”式社区,加上规模巨大,每天进出的人流、车流都很多。这种情况,对平时的管理以及眼下的防疫,都是一个挑战。
沿着瀑布湾道向西走,路上划着一条条短线,每条间隔一米。地面上、围墙上,还贴着上海“健康云”的二维码——这些,都是近期多轮核酸检测的见证。
我们来到康城社区的公建配套房。这是一座四层楼房,正面外墙上大书“康城社区基本管理单元”几个大字。什么是“基本管理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