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关注:多国学者共议亚洲崛起对世界影响

会谈现场(图片来源:线上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1月23日电(实习记者 汪璇)日前,全球化智库(CCG)邀请来自新加坡、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四位重磅嘉宾: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CCG“中国与全球化”系列丛书最新著作《亚洲的21世纪》的作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副院长肯特·凯尔德(Kent Calder)、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所所长克里·布朗(Kerry Brown)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博士共同就21世纪亚洲的崛起与国际发展新局势进行对话。对话过程中,四位学者分析研判了当前国际局势,预测了未来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对谈伊始,马凯硕指出,在过去西方国家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对亚洲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可以预见亚洲将成为世界新的中心。表面上看,西方发达国家依然主导世界,但是透过表象观察,深层的国际局势已经发生转变。马凯硕认为,世界的秩序应该更加平衡,各国应该以这种秩序为基础进行合作,我们需要做的是求同存异、和平发展。

会谈中的肯特教授。(图片来源:线上直播截图)

  之后,肯特教授就亚洲崛起以及美国在这一过程中应当如何自处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他指出,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亚洲将成为世界非常重要的中心,美国作为当今世界最大的国家,同样非常仰赖全球化。我们不能仅从单极化的角度思考未来的国际关系,中美关系是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中美之间需要有更加稳定良好的关系以推进世界各国更加稳定、健康的发展。

  克里·布朗教授指出,西方国家对于中国主要有两种认知,一种是对中国的过度理想化,把中国认为是经济、政治上的巨大机会;另一种是对中国的妖魔化,从地缘上认为中国是巨大的威胁,把中国的崛起看成是恐慌的来源,鼓吹“中国威胁论”。以上两种说法都是对中国极端简单化的描写,对于世界各国相互理解、交流、合作非常不利。
 
  谈及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学者们认为目前人类有许多共同的挑战和危机,大国之间应当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转而求同存异、进行合作。如果中国和美国不能按下对抗的暂停键,世界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必然会受影响,国际社会期待中国和美国能够握手言和,更多地关注世界的合作而不是中美之间的对抗。在这样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人们完全有理由去保持乐观的精神,把不同的意识形态放到次要位置,而更多着眼于具体问题的解决和人的生存、发展。

会谈中的克里·布朗教授。(图片来源:线上直播截图)

  王辉耀博士指出,中美之间在社会制度、价值观、民主模式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但是这种差异是可以搁置的,我们更加需要关心的是不同制度之下具体问题的决策。Kerry博士也表示,民主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中国是一个类别,欧洲又是另一种类别,应当承认每一种类别都有自己的长处也有自己的局限。但是在不同的政治体制之下,中国和西方都面临着疫情、气候变化等共同的问题,因此当前世界各国的政治家、学者应该摒除价值观上的差异,把具体的问题摆到台面上进行磋商、协作。

  会谈最后,马凯硕先生指出中国的发展、亚洲的崛起是不可能被扭转和阻止的,但是中国从不想称霸和主导世界,只是想与世界各国互利共赢、协同发展。未来将会有一个全新的不由西方世界主导的时代出现,而可以预见在那个时代中国际局势将更加稳定。

会谈现场(图片来源:线上直播截图)

  中评社北京1月23日电(实习记者 汪璇)日前,全球化智库(CCG)邀请来自新加坡、美国、英国和中国的四位重磅嘉宾:新加坡前驻联合国大使、CCG“中国与全球化”系列丛书最新著作《亚洲的21世纪》的作者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约翰霍普金斯高级国际研究学院(SAIS)副院长肯特·凯尔德(Kent Calder)、伦敦国王学院刘氏中国研究所所长克里·布朗(Kerry Brown)与全球化智库理事长王辉耀博士共同就21世纪亚洲的崛起与国际发展新局势进行对话。对话过程中,四位学者分析研判了当前国际局势,预测了未来新的国际秩序的建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将起到怎样的作用。

  对谈伊始,马凯硕指出,在过去西方国家占据世界的主导地位,西方国家的发展模式对亚洲国家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而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国家正在发生深刻的转变,可以预见亚洲将成为世界新的中心。表面上看,西方发达国家依然主导世界,但是透过表象观察,深层的国际局势已经发生转变。马凯硕认为,世界的秩序应该更加平衡,各国应该以这种秩序为基础进行合作,我们需要做的是求同存异、和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