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农田里的科技范儿

来源:新华网

  中评社北京3月28日电/据新华网报道,记者在多地采访看到,有北斗导航系统的农机前两年还是“稀罕物”,今年已成了很多地方农机智能化的新装备。

  在河南省滑县万古镇杜庄村,种粮大户杜焕永说有了北斗系统的帮助,播种机让作物种得更整齐,能精准实现穴播,既节省了播量,又提高了作业效率。

  在湖北省监利市黄歇口镇精华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毕利霞打开手机上的App,搭载北斗系统的无人机、插秧机等,实时飞防、插秧作业一览无余。

  在黑龙江,单个生产环节的无人作业近几年在北大荒集团七星农场有限公司已相继开展应用,北大荒智慧农业农机中心技术人员于铁龙说:“今年我们将在15000亩土地上,首次实现水稻全生产过程的无人化作业。”

  记者从农业农村部了解到,今年春耕备耕农机装备精准智能化是一大特点。截至去年底,全国有北斗定位作业终端的农机装备已达60万台,让种田变得更加智慧。

  从种子开始打好丰收基础

  “有专家‘支招’,种出来的小麦就是不一样!”3月24日,河北省邯郸市邯山区河沙镇苗庄村的农户苗增海看着茁壮的麦苗,喜上眉梢。

  原来,苗增海与邯郸市农科院“攀上亲”,种植的邯麦19、邯麦24,都是农科院专家培育出的小麦新品种。

  “邯麦19的特点是广适、高产、稳产,已在冀晋鲁3个省份推广;邯麦24的特点是矮秆、大穗、抗倒伏,在河北省中南部很受欢迎。”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邯郸综合试验站站长、邯郸市农业科学院刘保华研究员介绍。

  苗增海信心十足:“我们种植的是小麦良种,施用的是有机肥,用的是农科院的技术,产出的是优质小麦种子。这种小麦良种比普通小麦一斤能多卖0.2元。”

  良种是丰产丰收的基础。各地从“小种子”入手,着力满足支撑农业新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