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炳逢答中评:香港调整防疫布局不能再拖

内地港人选委、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1月22日电(记者 段晓鲁)香港第五波本地疫情持续扩散,特区政府“禁晚市堂食令”延至大年初三。内地港人选委、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调整香港防疫布局不能再拖,香港特区政府除处理疫情外,需要建立有效、有系统的各种危机应变机制,采取有效的科技手段,超前作出准备,加强调度各种人、财、物的综合能力,端正官僚的处事心态。

  黄炳逢表示,新的变种病毒传播力更强,两种变种病毒同时在社区传播,从新个案增加、覆盖面扩大及传播方式多样来看,新一波疫情已经爆发,问题是有多严重,是否能够及时压止,缩短这波疫情的时长。广大市民必须更加坚守个人卫生的防线,不能松懈,警惕抗疫疲劳所带来的风险。

  黄炳逢亦表示,究竟特区政府在前阵子疫情稍为缓和的时候,变种病毒Omicron在外国开始出现,是否有充分评估疫情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作出周密的预案或足够的备用方案,确实不得而知。但特区政府最近在外防输入的监管、备用预案的超前准备及应变措施的安排等等方面是否有效,大家心里有数。从实名制健康码的推进缓慢守旧、检疫设施的后勤和监管疏漏、应急措施安排不严密、抗疫手法缺乏更新、不尽快实施精准强制接种等等方面来看,特区政府的警觉性及应变能力好像没有随着疫情的持续而显着增强,反而滞后,甚至局部存在侥幸之心。

  黄会长认为,香港之所以到现时为止抗疫表现较许多外国城市为好,主要是靠香港市民在佩戴口罩及个人卫生方面的自觉性,努力配合政府的各项防疫措施,当然也不能抹杀政府所有的应对措施。香港的抗疫政策表面上一直坚守“清零”的原则,但在执行和部署上却好像没达到与之对应的标准,例如全民实名健康码跟踪还没有及时到位,以加大接种率为基础的疫苗气泡尚未快速建立,在预设准则下更广泛甚至全民检测的方案并没有放到日程上,超前预案的能力未有显示出来,所谓“快、狠、准”只是局部措施,没有显示掌握全局的布置和方案。打击疫情如果采取“动态清零”的政策,从内地的实践经验看来,必须采取类军事化的管理,能及时调动资源扑灭火头,缩短每一波疫情的时间,该出手强制时不能左顾右盼,重大失误和不作为要负上管理责任。现在是既不能以“病毒共存”方式与外国交往,又不能以“清零”原则与内地通关,这种半天吊而摇摆不定状态,各行各业也无所适从,难以建立自己本身的行业预案,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如果不是运气好或市民个人卫生做得好,肯定情况会比现在的更差。究竟各项防疫措施是怕得罪某些群体,回避矛盾或责任,或是为了大部分市民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而果断实施,值得商榷。

  黄炳逢建议,如果政府坚定实施“动态清零”的策略,全民实名制健康码跟踪必须全面马上开展,辅之以精准疫苗气泡引导市民日常工作和生活,加上更强的疫苗接种要求,在适当照顾一小部分未能接种疫苗的群体安排下,达至接近全民接种的保障目标,这样才足以逐步开放活动空间给各行各业。大家可以想想如果有实名制追踪健康码,市民所到之处能够跟踪,建立有科技含量的大数据预警系统,一有感染源头,马上追踪到关连个案,截断隐形传播链,然后再实施局部封闭检测,效果肯定比现在疲于奔命地找出感染源头及关连个案来得容易及快速,也大大降低传播链的不确定性。如果政府早有预案,建立一套背靠大数据和其他资讯科技的追踪系统和应急机制,就不至于再有新疫情时显得狼狈。

  黄炳逢谈到,特区政府一直以来抗拒考虑全民检测的手段,进行筛查尽快找出传播隐形链,坚持说此法在香港行不通,估计是担心执行能力及行政配合的问题,也害怕社会反对的声音大,政府官员难于招架此法带来的不确定性,为了回避相关问题,不能果断实施,否则以内地已经在各地实行的例子,甚至是澳门的例子,“动态清零”在可控范围内达到一定的缩短疫情效果,精准分隔了风险度不同的社区,最少是在14亿的人口范围内,维持住最少的感染率及死亡率,同时加快疫苗的接种和药物的研发,成效有目共睹。短期内强势堵截外来输入源头的同时,进行全民检测是短期内应变,缩短抗疫时长的重要配套选项,特区政府有必要认真考虑。

  黄炳逢说,大家很清楚无论特区政府在实施更软性或更强制性的措施方面,都会存在风险,顺得哥情也会失嫂意,根本没有最好的方案。但如果特区政府没有显示出让市民有信心的全局部署和疫情规划,在一些关键的问题上又不采取果断的行动,只是在危急的时候采取局部强制措施,只会是守株待兔,失去主动权,只图一时的缓和,总归不是办法,社会只会越来越承受不起随时变换措施所带来的冲击,无所适从,这样就只能由全社会来埋单。调整香港防疫布局不能再拖,香港特区政府除处理疫情外,需要建立有效、有系统的各种危机应变机制,采取有效的科技手段,超前作出准备,加强调度各种人、财、物的综合能力,端正官僚的处事心态。新一波疫情正在进一步考验政府的综合管治能力,测试官员的解决问题能力。

内地港人选委、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中评社香港1月22日电(记者 段晓鲁)香港第五波本地疫情持续扩散,特区政府“禁晚市堂食令”延至大年初三。内地港人选委、香港内地经贸协会会长黄炳逢在接受中评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调整香港防疫布局不能再拖,香港特区政府除处理疫情外,需要建立有效、有系统的各种危机应变机制,采取有效的科技手段,超前作出准备,加强调度各种人、财、物的综合能力,端正官僚的处事心态。

  黄炳逢表示,新的变种病毒传播力更强,两种变种病毒同时在社区传播,从新个案增加、覆盖面扩大及传播方式多样来看,新一波疫情已经爆发,问题是有多严重,是否能够及时压止,缩短这波疫情的时长。广大市民必须更加坚守个人卫生的防线,不能松懈,警惕抗疫疲劳所带来的风险。

  黄炳逢亦表示,究竟特区政府在前阵子疫情稍为缓和的时候,变种病毒Omicron在外国开始出现,是否有充分评估疫情发展的各种可能性,作出周密的预案或足够的备用方案,确实不得而知。但特区政府最近在外防输入的监管、备用预案的超前准备及应变措施的安排等等方面是否有效,大家心里有数。从实名制健康码的推进缓慢守旧、检疫设施的后勤和监管疏漏、应急措施安排不严密、抗疫手法缺乏更新、不尽快实施精准强制接种等等方面来看,特区政府的警觉性及应变能力好像没有随着疫情的持续而显着增强,反而滞后,甚至局部存在侥幸之心。

  黄会长认为,香港之所以到现时为止抗疫表现较许多外国城市为好,主要是靠香港市民在佩戴口罩及个人卫生方面的自觉性,努力配合政府的各项防疫措施,当然也不能抹杀政府所有的应对措施。香港的抗疫政策表面上一直坚守“清零”的原则,但在执行和部署上却好像没达到与之对应的标准,例如全民实名健康码跟踪还没有及时到位,以加大接种率为基础的疫苗气泡尚未快速建立,在预设准则下更广泛甚至全民检测的方案并没有放到日程上,超前预案的能力未有显示出来,所谓“快、狠、准”只是局部措施,没有显示掌握全局的布置和方案。打击疫情如果采取“动态清零”的政策,从内地的实践经验看来,必须采取类军事化的管理,能及时调动资源扑灭火头,缩短每一波疫情的时间,该出手强制时不能左顾右盼,重大失误和不作为要负上管理责任。现在是既不能以“病毒共存”方式与外国交往,又不能以“清零”原则与内地通关,这种半天吊而摇摆不定状态,各行各业也无所适从,难以建立自己本身的行业预案,有点听天由命的感觉。如果不是运气好或市民个人卫生做得好,肯定情况会比现在的更差。究竟各项防疫措施是怕得罪某些群体,回避矛盾或责任,或是为了大部分市民恢复正常工作生活而果断实施,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