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文化”新意频出

今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元宵晚会利用新技术将历史上许多与民乐有关的人物聚集在同一个舞台。(来源:人民日报)

  中评社北京3月25日电/据人民日报报道,近年来,科技与文化融合成为电视节目创作的趋势之一。从河南卫视以《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为代表的“中国节日”系列火爆一时,到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考古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引发热议,再到江苏卫视《最强大脑》《从地球出发》《2060》等科技类综艺节目新意频出,科技与文化碰撞出夺目光彩,带给观众强烈的审美愉悦,让文艺插上了“向未来”的灵动翅膀。

  助推文艺发展

  本身就是科技发展的产物。从黑白到彩色,从模拟信号到数字信号,科技进步让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走进千家万户。“原创+文化+科技”也一直是文艺节目创作的大方向。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说:“数字化和文艺工作者息息相关,我们要在数字化时代里提前做准备。”

  纵观近年来科技与文化相结合的节目,从形态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科技是文艺节目创作的“助手”。不少节目采用了高科技设备和技术,比如每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春节联欢晚会等大型晚会普遍采用巨大的曲面LED屏以及5G+4K/8K高清转播技术等,注重从视觉上为观众提供高清晰度、沉浸式的感官体验,让观众如临其境,沉醉其中。再如用动画还原建筑桥梁构造、展现地质全貌、再现人物动作等,让观众一目了然,这种手法在纪录片和文艺节目中大量运用。

  科技成为文艺节目创作的“源泉”。比如《最强大脑之燃烧吧大脑》定位“青春大脑”,《智造将来》打造“暖科技”,《我是未来》《机智过人》《加油,向未来》等节目的内容涉及机器人、生活科普、科学实验等,让“引力波”“云计算”“大数据”这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专业语汇,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游戏、实验走进人们的生活,成为观众热议的话题。

  科技成为文艺舞台的“主角”。在这些节目中,科技全流程参与创作、生产和传播,走上了文艺节目的舞台。比如虚拟人广泛出现在各大晚会和许多节目中,甚至诞生了首档原创动漫形象舞台竞演节目《2060》。这档节目中,各种虚拟动漫人物轮番登场,把“未来”拉到当下,梦幻般的舞台背景、取材自传统文化的服装道具,非常吸引年轻人眼球。江苏卫视2022年跨年晚会通过动作捕捉、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请回“邓丽君”与真人歌手周深合唱,令许多观众尤其是中老年观众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