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评观察:中国经济增长目标如何实现?
疫情后每年《报告》设定的中国经济增速目标为:2020年未设增长目标;2021年在基数较低、外界普遍预期增长将超过8%的情况下,将目标设为6%以上;2022年在经济面临三重压力的情况下,将目标设为5.5%左右。笔者认为,这体现了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速的态度稳健、踏实,不冒进也不过于保守,有一定连贯性,有利于维持中国经济整体的稳定性。
笔者认为,今年经济增长面临以下几点压力:
第一,外贸对增长的贡献率可能转负。过去两年外贸增长率超过20%,这是因为中国率先控制住疫情,复工复产,同时世界上多个国家为刺激经济超发货币,需求强劲。但随着国外逐渐控制住疫情,东南亚国家逐步复工,同时在货币政策上“收水”——美联储上周已开启加息周期,今年外部需求转弱。相比过去两年外贸超高的贡献率,今年很可能会转负。
第二,国内消费疲软。去年消费重新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但今年的消费增速预计较难提升。这是因为疫情带来的收入分化较为严重,抑制了消费;同时,受散发疫情及管控等因素影响,停工停产不可避免,居民收入减少,消费受到影响。
第三,俄乌冲突爆发,地缘政治风险加剧,石油等大宗商品涨价,全球供应链或受影响,面临供给冲击。俄罗斯是全球重要的油气生产国和出口国,随着俄乌战争爆发,市场对俄罗斯潜在的能源供应受阻的担忧不断加重推升原油和天然气价格。俄乌冲突谈判已进入第四轮,但是目前尚无明确进展。若两国冲突长期难以解决,油价上涨将带来全球衰退,给今年的世界经济蒙上一层阴影。
正如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所说,今年的经济增长是高基数上的中高速增长,体现了主动作为,需要付出艰苦努力才能实现。笔者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到了高基数增长时期,面临新的挑战,李克强总理在记者会上用“登山”来比喻十分形象:“如果你要登1000米的山,想爬10%,那100米就可以,如果你要登3000米的山,想上5%,那就是150米。而且条件也变了,越往上气压越低、氧气越少,看似速度放缓了,实际上分量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