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潮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
国潮可以说是顺应青年群体的审美品位和个性特征,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作和再表达。比如故宫、三星堆等博物馆基于中国经典文物元素设计开发文创产品,河南电视台用视听语言重新复原唐朝风貌,央视春晚通过高科技将传统山水意境融入现代舞台等。因此,国潮在深层代表了一种民族文化的再生产,表现为时间维度促进文化传承和空间维度扩大传播影响力的双重过程。当传统文化以国货为载体实现符号转译和意义再造,就逐渐形成新的、被广泛认同的融合性社会思潮,进而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原本的商品属性获得建制性的文化影响力。
这种新的文化现象依托青年群体发展壮大。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以韩流、动漫、美剧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受众市场,而中国的流行文化却很难突破中西方的文化壁垒。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潮立足青年群体尤其是Z世代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旨趣,不仅为未来的国际传播创造了新的中国特色的符号中介,同时切中全世界青年人共同的“潮”“酷”等个性化诉求,为超越国家层面的文化再生产开辟出潜在空间,比如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和时尚品牌已经引起海外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国潮在操作层面也通过激活青年群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青年主导的国际传播模式探索了可行的路径。
首先,国潮激发作为传播主体的青年群体的民族文化自信。青年人是国潮的核心用户群,更是未来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也是与互联网发展同步成长的一代,身处不同文化环境中的青年群体共享数字信息技术,因此更加有能力也有动力进行积极的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例如,李子柒以1410万的订阅量刷新了YouTube“中文频道最多订阅量”吉尼斯世界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