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渐行渐近

  中评社北京3月13日电/据经济日报报道,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和应用正迎来加速期,特别是北京冬奥会上,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发挥了重要作用。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市场监管总局、银保监会、证监会联合印发的《金融标准化“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研究制定法定数字货币信息安全标准,保障流通过程中的可存储性、不可伪造性、不可重复交易性、不可抵赖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也提出,稳妥推进数字货币研发。本期邀请专家进行深入探讨。

主持人

经济日报社经济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徐向梅

分阶段布局数字人民币发展

主持人:什么是数字人民币?从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着手研发到目前形成“10+1”试点格局,人民币的数字化进程是如何稳妥推进的?

黄震(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数字人民币是指央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就数字货币的层面而言,数字人民币主要定位于现金类支付凭证(M0),其功能和属性与流通中的纸币一致,只不过形态是数字化的。从电子支付的定位出发,数字人民币还是一种具有价值特征的数字支付工具。简而言之,数字人民币并不是一种新的货币,其实质上就是人民币的数字化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