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园春色关不住,似这般都付了柳暗花明

五代 黄荃《山茶图》。(来源:新京报)

  中评社北京3月13日电/据新京报报道,江南的雨从去年年底开始落起,几乎连绵贯穿整个正月,淅沥沥的雨声也稀松平常。春来终于放晴,饱雨过后,外头山茶和红梅开得极佳,还有滴红的火棘,尤其梅花,枝杈交错、朵蕊连绵,铺陈如红云舒展,气息馥郁。山茶是六角大红,如拳一握,嫣然欲坠。

  那长在野地里的草植,很少经人侍弄,总有种野蛮的生息,经冬至春,雨势沉迟,就算枯萎、滚落,枝上很快便有新芽萌出,细密团攒,新嫩的壳衣里裹着更嫩的浅碧或轻红。听闻藏地用“天眼”形容玛瑙的图纹繁复,瞧这些花蕊,卷得也像眼睛。那蕊几乎是浑圆的,一颗颗、一粒粒,滞雨里颜色晕染,煞是好看。只是,一开春,山茶和红梅盛期便差不多过去,现在次第含蕊的,是迎春和玉兰,金细和绒白的花分布枝头,各自的香气淡淡弥散。而另一边,盛极转衰,落红如雨,树下尽是凋落的残瓣。枯荣在同一时间发生,生死衔尾,福祸相依。由此及彼,总会想到时下的人与事,不免平添感慨。“伤春悲秋”不无道理。

  清人钱谦益在《李义山诗笺注》中提到:“绮靡浓艶,伤春悲秋,至于‘春蚕到死’、‘蜡烛成灰’,深情罕譬,可以涸爱河而干欲火。”伤春悲秋即多愁善感,现代认知里的“多愁善感”更发达、包容,理解为触觉灵敏、感情充沛,拥有更细腻的感知和表达,在文艺创作领域,可算是难得天赋。

  纵然春秋易转已经不复古时悲喜,但古今人情始终如一,伤离别、爱不得、怨憎会,众生俱苦,无有幸免。于是,这苦处里如何求得一方释怀安宁,也成为古今不变的思索。眼前春华秋实,枯荣流转,恰如王维赠綦毋潜弃官归乡时所言,“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春意渐浓,万物始盛,便趁这难得的晴朗天光,小叙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