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专家线上对话 审视两国关系未来走向
中评社北京4月8日电(实习记者 刘欢)2021年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上台,许多人曾期待新任政府会改变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缓和中美关系。但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依旧不明朗。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何规避“修昔底德陷阱”、避免军事冲突已成为审视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在这一背景下,4月6日,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围绕“新时期的中美新竞合”与哈佛大学教授及肯尼迪学院首任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展开线上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晨也参与研讨。
在中美之间是否可以摆脱修昔底德陷阱这一问题上,艾利森教授表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客观事实,凝结了几代人的努力。而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守成国美国,类似于一个翘翘板的两端,当一端越来越富有和强大,就会影响到另一端,因此存在引起一场巨大的变动的可能性。但中美两国又必须共存。一方面是因为核力量的威慑,二者之间如果发生核热战,结局将会互相摧毁,两国都会从地图上消失。另一方面是气候威胁,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中美是排名第一第二的排放国,如果只顾自身任意排放,不仅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也会对世界造成危害。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与世界脱钩,独善其身。因此中美之间既是非常激烈的竞争对手,但二者又互相交织,必须共存。所以中美之间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出路。中国历史上有澶渊之盟的典故,辽宋两国通过签订协定,形成一种竞合关系,使两国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关系,当代人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针对安克雷奇会谈后的中美关系,艾利森教授较为乐观,他表示,虽然安卡雷奇会议上中美双方都表现地非常强硬,摆出了 “我们不会改变立场“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竞争,一种交火,但一个更大的背景是,在会议之前,中美之间就已经同意共同主持G20气候峰会。中美之间是设计了一些非常具体的行动方案的,双方都心知肚明不合作的结果会是怎样,所以会首先选择合作。同时他还表示,拜登总统是非常务实的一个人。他广泛参与过国际事务,同李光耀、普京有着非常密切的个人关系。拜登总统近期邀请习主席参加地球日峰会,习主席也同意了。这体现了一种确定性,这一确定性包含非常具体的提议,可以获得有实际意义的成果。这就是在冲突当中找到的一种深化沟通的方法,双方可以通过更多的会议或其他平台来推动这种沟通。艾利森教授表示,他相信习主席和拜登总统是可以能把控住、制衡住这样一种冲突和对抗,因此即使存在矛盾和恐惧也无妨,中美两国在追寻各自目标的同时可以共存。
中美之间规避修昔底德陷阱可以有哪些新的路径?针对这一问题艾利森教授强调了合作、对话和以史为鉴。他表示,首先,中美双方都意识到需要构建一个比较好的机制来进行合作。美国在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可以从中国方面学到很多经验,一周前拜登总统提出的基础设施议案类似美国版本的中国制造2025。新冠疫情、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也需要两国展开合作。中国的学者和政策决策者们在这方面可以提出更多的意见,做出更多的贡献。第二,两国要保持有效的、有深度的持续沟通,通过对话增信释疑。他希望中美在新的世纪,可以留下新的双方之间对话的足迹,构建新的国际关系格局或秩序,而不应继续遵循旧有的、过时的一套秩序,需要寻找新的机会。第三,以史为鉴,尤其是战争的历史。两场战争给欧洲带来深重的灾难,所有的欧洲的国家都被战争席卷,五百年的积累付之一炬。战争是残酷的,战争没有赢家。但今天大多数人生长于和平年代,根本不知道战争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年轻人,他们只是一腔热血,却不知道战争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所以国家要加强对年轻一代的历史教育。
王辉耀主任表示,他非常同意两位学者的观点,中美之间可以进行和平的竞争,像奥林匹克体育竞技一样,每个人的都想拿金牌,但是同时我们也可以获得一个双赢的局面,大家变得更好。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经验非常丰富,而且还组建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我们特别欢迎同美国进行相关领域的合作,谋求共同利益。我们可以把蛋糕做大,这样大家分得的每一份都更多。他还表示,理查德·哈斯在文章中提出的“世界需要一种新的协调机制,他提议了包括美国,中国,欧盟,日本,印度和俄罗斯在内的六方形成一种新的合作的机制”也是值得思考的一个方向。中美之间可以通过奥运会、世界峰会等一些契机来实现破冰,并通过加强双方的商业合作来培育更多的共同利益。
中评社北京4月8日电(实习记者 刘欢)2021年美国新任总统拜登上台,许多人曾期待新任政府会改变特朗普时期的对华政策,缓和中美关系。但自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依旧不明朗。中美两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如何规避“修昔底德陷阱”、避免军事冲突已成为审视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在这一背景下,4月6日,全球化智库(CCG)主任王辉耀围绕“新时期的中美新竞合”与哈佛大学教授及肯尼迪学院首任院长格雷厄姆·艾利森(Graham Allison)展开线上对话,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安全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李晨也参与研讨。
在中美之间是否可以摆脱修昔底德陷阱这一问题上,艾利森教授表示,中国的崛起是一个客观事实,凝结了几代人的努力。而这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守成国美国,类似于一个翘翘板的两端,当一端越来越富有和强大,就会影响到另一端,因此存在引起一场巨大的变动的可能性。但中美两国又必须共存。一方面是因为核力量的威慑,二者之间如果发生核热战,结局将会互相摧毁,两国都会从地图上消失。另一方面是气候威胁,这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中美是排名第一第二的排放国,如果只顾自身任意排放,不仅二者之间相互影响,也会对世界造成危害。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完全与世界脱钩,独善其身。因此中美之间既是非常激烈的竞争对手,但二者又互相交织,必须共存。所以中美之间需要寻找一种新的出路。中国历史上有澶渊之盟的典故,辽宋两国通过签订协定,形成一种竞合关系,使两国在非常激烈的竞争中保持了一百多年的和平关系,当代人可以从中获得启发。
针对安克雷奇会谈后的中美关系,艾利森教授较为乐观,他表示,虽然安卡雷奇会议上中美双方都表现地非常强硬,摆出了 “我们不会改变立场“的态度,让我们看到了一种竞争,一种交火,但一个更大的背景是,在会议之前,中美之间就已经同意共同主持G20气候峰会。中美之间是设计了一些非常具体的行动方案的,双方都心知肚明不合作的结果会是怎样,所以会首先选择合作。同时他还表示,拜登总统是非常务实的一个人。他广泛参与过国际事务,同李光耀、普京有着非常密切的个人关系。拜登总统近期邀请习主席参加地球日峰会,习主席也同意了。这体现了一种确定性,这一确定性包含非常具体的提议,可以获得有实际意义的成果。这就是在冲突当中找到的一种深化沟通的方法,双方可以通过更多的会议或其他平台来推动这种沟通。艾利森教授表示,他相信习主席和拜登总统是可以能把控住、制衡住这样一种冲突和对抗,因此即使存在矛盾和恐惧也无妨,中美两国在追寻各自目标的同时可以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