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菲代表:用汗水满足人民的服饰需求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 梁帆)在8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来自山东德州的纺织女工、全国人大代表王晓菲分享了做“纺织女工”的体验。她表示,纺织厂环境差、噪音大、三班倒,但我们纺织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坚守一线,用汗水满足人民追求绿色、健康、时尚的服装服饰需求。
王晓菲指出,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解兄弟姐妹的劳动强度,2007年经过两个多月的反覆研究、试验,创造了“紧密纺绕皮辊斜接头操作法”,当时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正向抵管接头法,看似简单的操作,应用之后,一个车间的43台车每班用工减少了6人,但产量增加了一吨多。同时,纱线断头率也降低了近五成。她强调,这就是创新的力量。现在,此操作法已经在全国性的纺织产业论坛上进行了展示,并在多家企业推广和使用。
王晓菲认为,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只要坚持创新引领,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凭借不断增强的创新实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型纺织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前不久,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礼仪服饰、奥运健儿身穿的防切割滑冰服、定制版纳纤膜防护口罩,“山东好品”闪耀北京。根据近20年的车间一线工作经历领悟到,工匠精神既存在于“高、精、尖”的产业和领域,也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车间里发光出彩。
“我把自己所掌握的技能,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新员工,他们有的获得了省劳模,有的被评为首席技师。2018年1月,我有了一个“新身份”——全国人大代表。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心中的责任更大了。”王晓菲说,身在基层工作,有更多的机会了解人民群众的心声。这些年来,走访了近百家企业和社区,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在全国人代会上,曾提出“加快完善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的建议,得到相关部门积极的支持,解决了政策上的难题。通过自主评价,我们为1000多人解决了技能等级认定问题,他们拿到了技能补贴,待遇提升了,获得感强了,干劲也更足了。
王晓菲强调,作为新时代的纺织女工,我们是“手舞银丝织彩梦”的“经纬构造者”,会继续坚守岗位,传承工匠精神,用创新和努力,擦亮中国纺织制造品牌。
中评社北京3月8日电(记者 梁帆)在8日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二场“代表通道”上,来自山东德州的纺织女工、全国人大代表王晓菲分享了做“纺织女工”的体验。她表示,纺织厂环境差、噪音大、三班倒,但我们纺织人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坚守一线,用汗水满足人民追求绿色、健康、时尚的服装服饰需求。
王晓菲指出,为了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解兄弟姐妹的劳动强度,2007年经过两个多月的反覆研究、试验,创造了“紧密纺绕皮辊斜接头操作法”,当时我们突破了传统的正向抵管接头法,看似简单的操作,应用之后,一个车间的43台车每班用工减少了6人,但产量增加了一吨多。同时,纱线断头率也降低了近五成。她强调,这就是创新的力量。现在,此操作法已经在全国性的纺织产业论坛上进行了展示,并在多家企业推广和使用。
王晓菲认为,传统产业不是夕阳产业,只要坚持创新引领,传统产业也是朝阳产业。凭借不断增强的创新实力,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型纺织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前不久,中国体育代表团的礼仪服饰、奥运健儿身穿的防切割滑冰服、定制版纳纤膜防护口罩,“山东好品”闪耀北京。根据近20年的车间一线工作经历领悟到,工匠精神既存在于“高、精、尖”的产业和领域,也在每一个普普通通的车间里发光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