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测平台无影 染疫数字靠估
有立法会议员表示,快速测试平台“面世”只闻楼梯响,社区内大批染疫市民的检测结果滞后呈报,埋下“播毒”隐患,也难反映疫情实况。\大公报记者 解雪薇
卫生署于2月26日公布,计划容许快速测试呈阳性的患者,透过网上系统直接登记阳性结果,毋须经过核酸检测确认,便可直接视为阳性个案作后续跟进。连日来的疫情记者会,政府都未能公布登记平台的推出日期,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周五(4日)在立法会一个会议上承认,有关网上平台是“迟咗少少”,强调会尽快推出。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昨日在疫情记者会上,再被追问网上平台推出日期,他说平台仍在筹建,暂时未有确实启用日期。
技术及私隐问题待解决
欧家荣解释,卫生署资讯科技部、创新科技署辖下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正在努力研发网上平台,由于涉及复杂的技术,包括核对呈报人士是否属早前确诊个案,以决定需否发出新的隔离令;同时要有身份认证,确保不会盗用他人身份。他早前曾称,平台涉及技术问题及私隐细节有待解决。
他提醒快速测试呈阳性的市民,毋须作任何网上呈报。现时已有约数千名快测阳性的人士,把资料上载至现有的传染病公众平台,他们会收到当局的短讯,待新平台推出后才再登记。
据卫生署早前公布,该平台将设追溯期,在2月26日或以后快测阳性的患者,透过提交身份证、上载阳性检测盒的相片登记,待当局审核通过,便可透过短讯,获补发病假及确诊证明等。
打工仔雇主协商有难度
立法会议员陈凯欣表示,对快测呈报平台启用无期感到不可接受,显示政府在抗疫整体策略上,没有未雨绸缪的周密计划及配套准备。政府已公布认可快速测试阳性直接视为确诊,但只能凭检测盒的“两条线”自证,令申报和受法例责罚及保障,与核酸检测呈阳的标准不一致,在未有法例约束下,令人担忧快测阳性患者游走社区,而打工仔申请病假、与雇主协商也面临困难。
“无统计快测阳性数字,疫情形势只能靠估。”陈凯欣指出,不及时的滞后呈报机制,会令防控指标失灵,“由围封强检约15%的阳性比例推断,个案不可能跌落到三万几宗,无客观的数目下,难以准确研判及反映疫情走势。”
有立法会议员表示,快速测试平台“面世”只闻楼梯响,社区内大批染疫市民的检测结果滞后呈报,埋下“播毒”隐患,也难反映疫情实况。\大公报记者 解雪薇
卫生署于2月26日公布,计划容许快速测试呈阳性的患者,透过网上系统直接登记阳性结果,毋须经过核酸检测确认,便可直接视为阳性个案作后续跟进。连日来的疫情记者会,政府都未能公布登记平台的推出日期,食物及卫生局副局长徐德义周五(4日)在立法会一个会议上承认,有关网上平台是“迟咗少少”,强调会尽快推出。
卫生防护中心传染病处首席医生欧家荣昨日在疫情记者会上,再被追问网上平台推出日期,他说平台仍在筹建,暂时未有确实启用日期。
技术及私隐问题待解决
欧家荣解释,卫生署资讯科技部、创新科技署辖下物流及供应链多元技术研发中心正在努力研发网上平台,由于涉及复杂的技术,包括核对呈报人士是否属早前确诊个案,以决定需否发出新的隔离令;同时要有身份认证,确保不会盗用他人身份。他早前曾称,平台涉及技术问题及私隐细节有待解决。